奇书网

奇书网>陈寅恪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主要观点 > 第一节 陈寅恪负笈哈佛园(第2页)

第一节 陈寅恪负笈哈佛园(第2页)

A4《以色列史》,阿诺德授课;

A5《旧约导论》,阿诺德授课;

A6《以色列之宗教》,周一、三、五上午十点,阿诺德授课;

A7《希伯来语——旧约诗歌文学》,周二、四下午两点半,阿诺德授课;

10《亚述语》(语法),每周两次,里昂授课;

11《亚述语》(历史、诗学、法律文献),每周两次,里昂授课;

12《巴比伦和亚述史》,周一、三、五上午十点,里昂授课;

13《阿拉伯语》,周一、三、五上午十一点,耶维特教授授课[19];

14《阿拉伯语》,周二、四下午三点半,耶维特授课;

17《犹太阿拉米文》[20],1—6月,周三、五中午十二点,沃夫森授课;

18《叙利亚文》[21],每周两次,里昂、耶维特合上;

19《叙利亚文》[22],每周两次,耶维特、里昂合上;

25《斯宾诺莎与中古犹太哲学》,1—6月,每周两小时,沃夫森授课。

第三类为研究课程,包括:

20a《亚述语》,研究未刊铭文,里昂授课;

A20《旧约诸问题》,阿诺德授课;

20b《阿拉伯语》,研究十字军史料,耶维特任教。

1918—1919这一学年,寅恪尚在学世界历史,并未选这些课。

印度语文学专业当时列出六门课,其中兰曼教五门,哲学教授伍兹(JamesHaughtonWoods,1864—1935)教一门。当时兰曼已经69岁了,住在哈佛校园东侧的法雷尔街9号[23]。他是威尔斯梵文讲座教授、哈佛东方学丛书主编、印度古代写本保管人[24]。

1918—1919学年《目录》列出的兰曼的课程列在印度语文学之下。

首先是给本科生、研究生的课:

1b。《基础梵文》(继续,算整个基础梵文课程23),课程材料包括以下三种:古典文献(《兰曼读本》)选读、梵文史诗与寓言故事选读、《薄伽梵歌》,1919年1—6月,周一、三、五下午两点半。

其次是主要面向研究生的课程为下列三门:

3。《高级梵文》(算整个高级梵文课程23),课程材料包括以下三种:《薄提诃利》(Bharti-hari)短诗及注释、兰曼的《吠陀》选本、惠特尼的《阿闼婆吠陀》,1919年1—6月,周一、三、五下午三点半。

5。巴利文(继续),课程材料为:佛教圣书、《长部》(DīghaNikāya)佛经选读,1919年1—6月,每周三次,时间待定[25]。

第三是两门特殊学习课程:

20a。印度语文学讨论课,主要讲文献批评的原则及其在一件古代巴利文文本上的运用,此课未列出具体时间;

20c。梵文讨论会(Sanskritce),每周一次在兰曼图书馆,快速阅读和讨论哲学文本《摄一切见论》,未列出具体时间[26],估计是按照学生和老师的时间需要聚会。

课程目录再往下是第一学部有关语言文学的其他课程,如希腊、拉丁文、古典语文学、古典考古学、英文、德文、斯堪的纳维亚语、罗曼语言及文学、凯尔特语、斯拉夫语及文学、比较文学、比较语文学、美术、音乐等专业的课程,因大多和寅恪的学习和训练关系不太密切,这里不再赘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