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陈寅恪对中国史学的贡献 > 结语(第2页)

结语(第2页)

[28]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一,482~483页,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9]高平叔编:《蔡元培美育论集》,139页。

[30]高平叔编:《蔡元培美育论集》,139~141页。

[31]坊间多称吕澄求学于日本美术学院,实误。应该是日本美术学校,1949年改称东京艺术大学。1888—1898年间冈仓天心担任该校校长。

[32]吕澂:《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4;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民国丛书》第一编66辑,10页,1992。

[33]即AllgemeiiveEinfühlung,Stimmungseinfühlung,Nature-einfühlung,EinfühlungindieSinnlicheErsgderMens。

[34]吕澂:《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原版,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民国丛书》第一编66辑,12页,1992。吕澄认为美学的概念来自中江介民翻译的法国学者维隆的《维氏美学》,见前引韩书堂文章。

[35]吕澂:《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原版,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民国丛书》第一编66辑,33~34页。

[36]高山杉:《支那内学院与西洋哲学研究》,载《外国哲学》,2006,第3期,51~67页,一文指出吕澂的《美学概论》实际上编译自日本学者阿部次郎(1883—1959)的《美学》一书。

[37]黄忏华:《美学略史》,商务印书馆,1924;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民国丛书》第一编66辑,20、27、39~40页,1992。该书讨论心理学的美学时将费肖尔(FriedrichTheodorVischer,他写作费诗)立普斯(他写作栗泊士Lepps,应作Lipps)列为一例。

[38]范寿康编:《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7;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民国丛书》第一编66辑,42~100页,1992。

[39]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作者自传》,3~4页。

[40]分别见《朱光潜全集》,第二卷,24页、228页。收入《孟实文钞》中的《近代美学与文学批评》则没有提到移情作用,见《朱光潜全集》,第三卷,401~424页,《孟实文钞》1936年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其增订本1943年由开明书店以《我与文学及其它》为名出版。

[41]许多有关蔡元培先生美学思想的著作,均未提及蔡元培与赫尔德的联系;如较早出版的研究性著作,聂振斌:《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以及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研究集: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3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其中有孙常炜、林小青、崔文冰、修海林等学者关于蔡元培美学或美育思想论文,均未提及蔡元培与赫尔德的联系。

[42]他的理论文选见HarryFrancisMallgraveaheriosIkohy,Form,andSpasihetics,1873-1893,LosAyterfortheHistoryofArt,1993,pp。89-123,该文译自他的überdasoptisgefühl:EiragzurAesthetik,Leipzig:Hermanner,1873;92页上有他对Einfühlung的具体解释,这一文章的前言原本于1872年4月22日发表于斯图加特。在该书17~18页,编者Mallgrave和Ikonomou合写的导言中已提及Eihy)理论来自赫尔德的表达理论(见于1800年的Kalligone一文);20页两位作者又指出洛采(Lotze)几乎在同时也在《德国美学史》一书中独立地发展出类似的理论,也基于对赫尔德理论的理解。

[4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936年定稿,开明书店出版。收入《朱光潜全集》,第一卷,236页;并参见《西方美学史》第18章,见《朱光潜全集》,第七卷,268页。

[44]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五卷,283页。

[45]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下,见《朱光潜全集》,第七卷,265页提到赫尔德。

[46]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237~238页。

[47]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245页。

[48]朱光潜:《朱光潜全集》,第一卷,第一卷,428页。

[49]如吕澂:《美学浅说》(1923)、范寿康《美学概论》(1927)、陈望道《美学概论》(1927)等均提到移情说来自立普斯;见刘悦迪:《中国二三十年代审美主义思潮论》,载《思想战线》,2001,第6期,55~58页。

[50]Friedrietstehuorismus,Mün:R。,1965,2ded。,p。357。

[51]宗白华:《宗白华别集》之《宗白华讲稿》,见《静观论》,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52]研究宗白华美学的较近著作参见张渭涛:《宗白华意境理论的继承和贡献》,载《共爱学园前桥国际大学论集》5,2005,51~71页。

[53]徐伯阳、金山著:《徐悲鸿年谱》,26~27页,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1。

[54]据1925—1928年间讲稿整理《美学》,见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一,454页。

[55]最近对于赫尔德美学的介绍文章见张玉能:《赫尔德与狂飙突进的浪漫主义美学思潮》,载《青岛科技大学学报》,2004,第2期;英文学界对赫尔德美学思想的研究见RobertEdwardNorton,Herder'sAesthetidtheEuropeahaellUyPress,1991)。宗白华的弟子刘小枫著《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一书研究了德国从古典时代到现代马克思主义的浪漫主义美学传统,但完全没有提赫尔德。

[56]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一,454~455页。该书原文费肖尔名字作Rriedrich显然有误,应作Friedrich。

[57]如CharlesEdwardGauss为《观念史辞典》所写的词条Empathy,见DiaryoftheHistoryofIdeas(NewYork:CharlesSer'sSons,1973-1974),pp。85-89;以及G。W。PigmaheHistoryofEmpathy,”IJPA,Vol。76,No。2(April,1995),pp。237-256。

[58]TheodoreLipps,Aesthetik:PsychologiedesSdderKunst,HamburgundLeipzig:LeopoldVoss,1906。1914—1920年出第二版。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