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陈寅恪学术观点 > 参考文献(第6页)

参考文献(第6页)

——《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8。

吕澂:《美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24;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

——《现代美学思潮》,商务印书馆,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影印。

麻天祥:《汤用彤评传》,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

——《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马汉茂、汉雅娜、张西平、李雪涛主编:《德国汉学:历史、发展、人物与视角》,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

前田恵学:《日本における近代仏教学》,载《禅研究所纪要》45,1975,249~353页。

——《何故“原始仏教”か》,载《印度学仏教学研究》98,2001,259~266页。

丸尾常喜著,秦弓译:《人与鬼的纠葛:鲁迅小说论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三田商业研究会编:《庆应义塾出身名流列传》,东京,实业之世界社,1909。

中村元:《和辻学の未来的意義》,载《思想》444,1961,141~145页。

沟口雄三著,李苏平、龚颖、徐滔译:《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聂振斌:《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

小川誉子美:《日本語講師北山淳友の事績——戦間期の対独時代を中心にー》,载香港日本语教育研究会编:《日本学刊》第14号,2011,4~15页。

大西薫:《日本近代仏教学の起源》,载《日本仏教学会年報》66,2001,161~180页。

欧阳竟无:《谈内学研究》,原载《内学》第二辑,收入《现代佛学大系》51册,《欧阳渐选集》,10~21页,台北,弥勒出版社,1984。

——《欧阳竟无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彭明辉:《现代中国南方学术网络的初始(1911—1945)》,载《政治大学历史学报》,第29期,2008,51~84页。

浦江清:《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钱理群:《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北京,中华书局,2004。

樱部建:《近代仏教学の歩みとわれらの先学》,《真宗教学研究》2,1978,14~19页。

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

——《陈寅恪的西学》,载《文史哲》,2011,第6期,54~69页。

沈国威编著:《〈六合丛谈〉附解题·索引》,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近代日中语汇交流史——新汉语の生成と受容》,东京,笠间书院,1994。

——《〈新尔雅〉とその语汇研究·索引·影印本付》,东京,白帝社,1995。

沈卫威:《回眸学衡派:文化保守主义的现代命运》,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盛邦和:《陈寅恪:走出史料学派》,载《江苏社会科学》,2002,第3期,98~103页。

释圣严:《近代的佛教学》,载《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10期,1980,19~34页。

释惟贤:《深切怀念恩师王恩洋先生》,载《佛学研究》,第7期,1998。

施爱东:《〈歌谣〉周刊发刊词作者辨》,载《民间文化论坛》,2005,第2期,91~97页。

苏渊雷:《略论我国近代学者对于佛学研究的主要倾向及其成就》,载《法音》,1982,第5期,5~10页。

末木文美士:《近代日本と仏教——近代日本の思想·再考》,东京,トランスビュー(Transview出版社),2004。

——《和辻哲郎の原始仏教論》,见《北畠典生博士古稀记念论文集:日本仏教文化论丛》上卷,327~346页,京都,永田文昌堂,1998。

铃木宗忠:《原始仏教の研究に就いて》,载《大崎学报》6,1921,19~28页。

孙歌:《日本汉学的临界点》,载《世界汉学》第一辑,1998。

——《亚洲意味着什么——文化间的日本》,台北,巨流出版社,2001。

孙尚扬、郭兰芳主编:《国故新知论——学衡派文化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孙尚扬:《汤用彤》,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6。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