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近代教会历史 > 三收回教育权运动中知识界的反帝救国主张02(第3页)

三收回教育权运动中知识界的反帝救国主张02(第3页)

[9]有关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历史评价,参考章开沅、[美]林蔚主编:《中西文化与教会大学——首届中国教会大学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0]有学者说:“教会学校依仗不平等条约的特权,无视中国政府的主要,自成一体。教会大学虽然建立在中国土地上,但是在外国注册立案。如:苏州东吴大学于1902年在美国的田纳西州注册;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于1906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州注册;南京金陵大学于1911年在美国华盛顿州注册。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国权沦丧,教会大学对中国法律不屑一顾。这些教会大学被称为中国领土上享受法外法权的‘外国文化租界’。”习五一:《简论近代中国教育与宗教相分离的历程(一)》,《科学与无神论》,2012年第1期,第20页。

[11]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第141页。

[12]中华续行委办会调查特委会编:《1901—1920年中国基督教调查资料》,第141—142页。

[13]朱有、高时良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58—159页。

[14]李楚材编:《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2页。

[15]朱有、高时良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87—688页。

[17]李楚材编:《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73—574页。

[18]凡夫(何建明):《回应与思考——〈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读后》,王忠欣:《基督教与中国近现代教育》,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页。

[19][美]杰西·格·卢茨:《中国教会大学史》,曾钜生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值得注意的是,本书英文原名是dColleges,1850-1950,即《中国与教会大学,1850—1950》,说明它不是一般地描写中国教会在中国办大学教育的历史,而着重探讨近百年中国教会大学与中国各方面的关系。正如作者所说:“中国的基督教大学可以被看作西方文明的传播者和中国革命的参与者来加以研究。”见该书第3页。

[20]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50页。

[21]《杭州美国浸礼会蕙兰书院学生退校始末记》,朱有、高时良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92—694页。

[22]马相伯:《一日一谈》,朱维铮主编:《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106—1107页。

[23]陆永玲:《站在两个世界之间——马相伯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朱维铮主编:《马相伯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92—1293页。

[24]蒋维乔:《论教育与宗教不可混而为一》,朱有、高时良主编:《中国近代学制史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91页。

[25]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2年2月11日),《蔡元培选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95—402页。

[26]蔡元培:《一九○○年以来教育之进步》(1915年),《蔡元培选集》,第425—426页。

[27]蔡元培:《一九○○年以来世界之教育进步(要点)》,《蔡元培选集》,第434页。

[28]蔡元培:《华法教育会之意趣》(1916年3月29日),《蔡元培选集》,第435—437页。

[29]蔡元培:《教育界之恐慌及救济方法——在江苏省教育会演说词》(1916年12月11日),《蔡元培选集》,第480—484页。

[30]蔡元培:《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演说词》(1917年3月29日),《蔡元培选集》,第496—498页。

[31]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说词》(1917年4月8日),《蔡元培选集》,第207页。

[32]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说词》(1917年4月8日),《蔡元培选集》,第208—212页。

[33]左舜生:《五四运动与蔡元培》,《春风燕子楼——左舜生文史札记》,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第269—270页。

[35]蔡元培:《真正的近代西洋教育》(1921年7月),《蔡元培选集》,第572—573页。

[36]蔡元培:《教育独立议》(1922年3月),《蔡元培选集》,第576—578页。亦见蔡元培:《关于教会教育的意见》,李楚材编:《帝国主义侵华教育史资料》,教育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44—545页。两文文字稍有不同,但此处所引完全一致。

[37]蔡元培:《非宗教运动——在北京非宗教大同盟讲演大会的演说词》(1922年4月9日),《蔡元培选集》,第578—579页。

[38]余家菊:《五十回忆录》,《余家菊景陶先生论著专辑》第二辑人文,财团法人纪念余家菊先生文教奖学基金会1986年版,第788—789页。

[39]关于什么是国家主义及其特点和中国国家主义派的特点,参见夏世忠:《“国家主义派”的民族主义思想评析》,《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年第2期。朱其永:《醒狮派国家主义再评析》,《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于浩:《国家主义源流考》,《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40]余家菊:《教会教育问题》,张钦士选辑:《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第305页。

[41]余家菊:《教会教育问题》,张钦士选辑:《国内近十年来之宗教思潮》,第309—31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