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国近代宗族制度书籍 > 四近代中国佛教界对文化论争的认识03(第3页)

四近代中国佛教界对文化论争的认识03(第3页)

[33]参见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该书除收集了当时论争的主要文章之外,还在《中国近百年来现代化思潮的演变的反思(代序)》中较详细地梳理了近百年的中国文化论争的历史问题。

[34]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35]太虚:《东瀛采真录》,《太虚大师全书》第29册,善导寺佛经流通处1998年版,第332—333页。

[36]太虚:《觉社丛书出版之宣言》,《觉社丛书》第1期,1918年,第22—26页。

[37]太虚:《海潮音月刊出现世间的宣言》,《海潮音》,第1卷第1期,1920年3月,《建言》第1—6页。

[38]太虚:《佛乘宗要论》,《太虚大师全书》,第1册,善导寺佛经流通处1998年版,第219页。

[40]慧如:《关于梁漱溟先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一点意见》,《佛化新青年》,第1卷第1期,1923年,《批评》第2—3页。

[41]宁达蕴:《佛化与文化》,《佛化新青年》,第1卷第6号,1923年,《通论》第1—4页。

[42]太虚:《西洋文化与东洋文化》,《海潮音》,第5卷第7期,1924年7月,《理论》第1—5页。亦载《学衡》第32期,参见孙尚扬、郭兰芳编:《国故新知论——学衡派文化论着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版,第421—425页。

[43]陈崧编:《五四前后东西文化问题论战文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616页。

[44]杨棣棠:《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海潮音》,第6卷第4期,1925年4月,《附录》第2—3页。

[45]杨棣棠:《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海潮音》,第6卷第4期,1925年4月,《附录》第4—5页。

[46]梁漱溟:《五四运动前后的北京大学》,中国蔡元培研究会编:《蔡元培纪念集》,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99页。

[47]关于梁漱溟对佛学的探讨,参见卢升法:《佛学与现代新儒家》中的第四编第一章:《梁漱溟的儒佛会通观》,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徐嘉:《现代新儒家与佛学》中的第一章:《参佛归儒——梁漱溟与佛学》,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

[48][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王宗昱、冀建中译,第136页。

[49][美]艾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与中国现代化》,王宗昱、冀建中译,第343—345页。

[50][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梁漱溟晚年口述》,一耽学堂整理,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25页。

[51][美]艾恺采访,梁漱溟口述:《梁漱溟晚年口述》,第286页。

[52]太虚:《甚么是佛学》,《太虚大师全书》第1册,善导寺佛经流通处1998年版,第260—262页。

[53]王恩洋:《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评论》,《海潮音》,第16卷第10号,1935年10月,第1309—1310页。

[54]太虚:《佛教最重要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海潮音》,第20卷第1号,1939年1月,第15页。

[55]王恩洋:《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评论》,《海潮音》,第16卷第10号,1935年10月,第1310—1315页。

[56]太虚:《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略评》,《佛教月刊》,第5年第9期,1935年9月,第3页。

[57]印顺:《太虚法师年谱》,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59]太虚:《中国本位文化建设略评》,《佛教月刊》,第5年第9期,1935年9月,第3页。

[60]太虚:《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事》,《海潮音》,第20卷第1号,1939年1月,第14—15页。

[61]王恩洋:《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评论》,《海潮音》,第16卷第10号,1935年10月,第1316页。

[62]《海潮音》,第20卷第1号,1939年1月,第8—17页。

[63]参见马芳若:《中国文化建设讨论集》,经纬书局1936年版。赵立彬:《民族立场与现代追求:20世纪20—40年代的全盘西化思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版。

[64]东初:《建设中国文化的道路》,《海潮音》,第17卷第2号,1936年2月,第20—21页。

[65]参见耿云志:《胡适文化观的再解读》,《江淮文史》,2014年第5期。

[66]有关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中国化,参见李崇富、尹世洪、郭杰忠、林建公等编:《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7]胡适:《编辑后记》(1935年3月),原载《独立评论》第142号。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424页。

[68]胡适:《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425—429页。

[69]王新命等十教授:《我们的总答复》(1935年5月10日),罗荣渠主编:《从“西化”到现代化——五四以来有关中国的文化趋向和发展道路论争文选》,第475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