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语文素养? > 第三课 举止言谈与语文素养(第2页)

第三课 举止言谈与语文素养(第2页)

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除了需要有丰厚的语言积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言谈中,我们说什么固然重要,但如何说从某种意义上就显得更为重要。有时候我们言说同一内容,如果采用不同的言说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句话可以使听者高兴,一句话也可以使听者愤怒,可见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性。

一般而言,书面语言讲究语言的节奏、遣词造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而口头语言则讲究语气、简洁和易懂。当然口语表达还受到言谈时的氛围、交流双方的身份、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孟子》中有载: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明白言谈对象的身份和自己的言谈目的,他采取顺势接话、以退为进的策略,委婉表达了自己的思想,颇有技巧。

作为幼儿教师,学习并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十分重要。多听听他人如何言说,多思考他人为何如此言说,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一旦我们获得了言说的技巧,在幼儿教育、与人交流、与家长联系中就会表达得更顺畅,思想传递得更有致。

三、语文知识

“语”为话语,“文”为文字。在“语”“文”方面有一些知识需要我们了解和把握,这很重要。就口语交流而言,我们掌握正确的读音、用语的色彩和语言的逻辑,则有利于我们准确、严密地表达。

1。文字读音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形与义的联系要大于与字音的联系,例如“旦”字,虽然各地方言发音不同,但形与义却相同。汉字以形声字为主,“标音”的部分仍是一个象形为基础的符号,并不起直接标音的作用。许多人因字形相似,在读音时会习惯于读半边而出错。汉字中还存在着一字多音和四声标音的现象,也带来了它的难学、难记的特性。除此之外,人们言谈中汉字的读音,还受到方言的影响,虽然推普活动开展了数十年,可依然存在读音不准的问题。

人们在言谈中因为语音的不准确而会发生误解,因为过多的语音错误而给人造成不良的印象,因此为了使言谈交流更顺利,我们需要重视文字读音,尽量减少我们在读音方面的错误。我们既然知道汉字的表意性造成了它与语音脱节,给读音带来了困难,那么除了面对这种困难之外,还必须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正确地读音。比如我们可以多听广播,看电视时多留意主持人的发音,有意识地得到标准语音的熏陶。我们可以看一些有关语音的书籍,了解相似发音的字词之间的差异以及正确的读音。我们还可以针对自己经常发生的错误,用一段时间集中加以正音。

作为幼儿教师,读音正确不但是平时言谈的需要,更是职业的要求。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音的错误,那会给正在学习语言中的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这个高度认识语音正确的重要性,努力提高自己的语音水平。

2。词语色彩

我们与他人谈论某人某事都会持有一定的情感、态度和立场。我们选择不同的词语或表示赞扬、喜爱、尊敬,或表示贬斥、憎恶、鄙视,这些情感、态度和立场的词语就带有褒贬的“色彩”。我们要了解词语的色彩,在言谈中适当运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以使得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富有表现力。

有色彩的语言大都有正反或远近亲疏两种对立,例如:

——这人舍不得花钱,真节约!

——这人舍不得花钱,真吝啬!

两句话前半部分都陈述某人舍不得花钱的事实,但后半部分却表达了说话人对事实的评判。前一句中的“节约”是褒义,表示赞扬,后一句中的“吝啬”是贬义,表示鄙视。两词意思相同,而用词者的情感则相反。由此可见,正确运用词语的色彩十分重要。倘若我们词语色彩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他人的误会,甚至造成错误,那会引起他人的不快和反感。

如果我们在掌握词语色彩知识的基础上,能学会褒词贬用、贬词褒用,那就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具有表现力。例如:

——您家孩子蛮“狡猾”的,看见您脸色不对,会冲着您笑。

“狡猾”原带有贬义,句中贬词褒用,却凸显了孩子的“机灵”,说话者的赞赏之情亦在其中了。

因此幼儿教师要正确把握词语色彩,并在言谈之中适当地加以运用,就能表现语言情感,使自己的语言更有感染力。

3。语言与逻辑

言谈几乎人人都会,但表达的效果却有不同。有的人说话颠三倒四,令人不知其所云,有的人说话脉络分明,使听者清晰领会,甚至令听者心服口服,其关键在于语言的逻辑性。语言的逻辑性来自于思维的逻辑性,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表现,思维必须合乎逻辑。对于一个正确的思维及其表达而言,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我们要了解语言与逻辑的关系,言谈中要讲究语言的逻辑性。

言谈中我们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语言的能力,这是言谈能力的一项基本功。也就是说,我们在言谈前或言谈中,必须让自己的思维准确和条理化,有了准确和条理化的思维,我们才会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和条理化。

准确的思维要求我们的思维具有确定性,这样听话人才不会产生歧义,进而准确明白你的意思。为了使思维具有确定性,思维者必须遵守同一律(即在思维过程中使概念和判断保持确定性,不得随意变换或偷换)、矛盾律(即任一事物不能同时既具有某属性又不具有某属性,不能自相矛盾)和排中律(即任一事物在同一时间里具有某属性或不具有某属性,而没有其他可能)。这三条规律相互之间有特别密切的联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要求与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

条理化的思维则要求我们思维合乎客观规律性,按因果联系的方式来组织思维。我们可以将思考的对象拆分为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关键性部分,又将每一部分分解成各个因素,形成一条很清晰的枝干,这样就有利于我们思维,也有利于我们表达。

幼儿教师应该懂得,对于语言来说,逻辑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素质,就不可能有健全、成熟的理性,就不可能积极有效地认识世界,也不可能进行成功的言谈交流。因此,为了能使自己的言语表达清晰而有条理,幼儿教师就必须加强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思考题

1。提高语文素养对幼儿教师的举止言谈有何影响?

2。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