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乌托邦式文学作品 > 五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2页)

五士人阶层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的主体地位(第2页)

[15][美]郝大维、安乐哲:《孔子哲学思微》,蒋弋为、李志林译,100~101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16][美]安乐哲:《和而不同:比较哲学与中西会通》,温海明编,8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7][美]安乐哲:《自我的圆成:中西互镜下的古典儒学与道家》,175页,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6。

[18]说“可能性”而不说“必然性”是因为自然科学的产生除了思维方式的基础之外还需要诸多现实的条件与动力,并不能自然导致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事实上柏拉图开创的哲学传统首先被转换为对上帝存在方式的论证而不是自然科学。

[19]在中国古人的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高超技术,但这些技术始终都要以丰富的经验为基础,而不能靠逻辑的推导。

[20]孔德的实证主义是这种倾向的最高表现形式,自然主义文学体现着这种倾向在文学创作中的影响,而费希纳的“试验美学”是这种倾向在美学领域的表现。

[21][法]吕西安·戈德曼:《文学社会学方法论》,段毅、牛宏宝译,60页,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22](宋)朱熹:《朱子语类》,14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23](宋)朱熹:《朱子语类》,155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24](唐)释皎然:《诗式·文章宗旨》,见(清)何文焕:《历代诗话》,3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25]例如,刘勰说“建安七子”的诗文“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文心雕龙·时序》),究竟如何才是如此?需要读者借助于阅读“建安七子”的文字来得到印证。又如,姜白石说陶渊明的诗“散而庄,淡而腴”(《白石道人诗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特点?离开了对陶诗的切身体验是永远不会有清晰理解的。

[26]潘德荣:《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80~81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27](宋)朱熹:《朱子语类》,14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6。

[28][法]弗朗索瓦·于连:《迂回与进入》,杜小真译,37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29](清)叶燮:《原诗》,见(清)王夫之等:《清诗话》,585页,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0](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见(清)何文焕:《历代诗话》,688页,北京,中华书局,1981。

[31][英]威廉·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前言(第二版,1800),见[英]拉曼·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183~18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2]叶维廉:《中国诗学》,127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33]叶维廉:《中国诗学》,22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

[34][德]M·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译,44页,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35]宗白华:《艺境》,213~21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6]宗白华:《艺境》,185~18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7]陈寅恪:《审查报告一》,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下册,6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8][俄]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刘宁译,14页,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