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社学 > 四结语(第2页)

四结语(第2页)

[33]除了上述几位江右门人外,其他如戚贤(1492—1553)、陈九川(1494—1562)、孙应奎(1529年进士)、钱德洪(1496—1574)、程文德(1497—1559)、王畿(1498—1583)等,亦均是小王阳明二三十岁年轻一辈的学者。

[34]见AsaBriggs,“G。M。Young:TheAgeofaPortrait,”inBriggs,TheCollectedEssayss,UrbayofIllinoisPress,1985,p。266。

[35]青山定雄,《五代宋における江西の新兴官僚》,见和田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编纂委员会编,《和田博士还历纪念东洋史论丛》,东京:大日本雄辩会讲谈社,1951年,19~37页;关于江西吉安府在文化与科举的卓优表现,参见第三、第九章。

[36]江西在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以前仍能保持全国进士人数最多的优势,稍后略逊于浙江和江苏,位居第三,但从16世纪中降至清代,江西在科举的表现快速落后,终无法与江南相比,见Ping-tiHo,TheLadderofSuImperiala,p。227;JohnW。Dardess,AMiy,Berkeley:UyofiaPress,1996,pp。139~169。

[37]沈谧:“赣州府所属十一县,俱有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阳明王公祠。”载《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80页。

[38]《赣州府志》,魏瀛等修,钟音鸿等纂,同治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54,9a~15b页(994~997页)。

[39]《赣州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卷12,22a页(284页)。根据陈沂震之论,李涞之学实出自河东薛瑄而上溯朱子,与其他阳明弟子不同。见同书,卷54,15b页(997页)。

[40]根据《王阳明年谱》,嘉靖三年(1524)两人在稽山书院中与来自各地的学生一起讲学,见《王阳明全书》四,133页。此处的何秦即是何廷仁,《赣州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记:“何廷仁,初名秦,以字行。”卷54,10b页(994页)。

[41]《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71页。

[42]《赣州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卷54,12a页(995页)。

[43]胡天凤是胡直的父亲,从何、黄二人闻阳明学。见罗洪先,《明故赠刑部云南清吏司署员外郎晴冈胡君墓铭》,见《念庵文集》,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卷15,40a~42b页。

[44]罗洪先,《明故云南清吏司主事致仕洛村黄公墓铭》,见《念庵文集》,卷15,15a页。

[45]《赣州府志》,同治十二年刊本,卷54,12a页(995页)。

[46]王畿,《与罗念庵》,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0,4b~5b页。

[47]《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96页。

[48]《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00页。

[49]《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49页。

[50]《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04~108页。

[51]张忠、许泰等人的谤毁,载《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17~118页;夏燮,《明通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卷48,360页。

[52]《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24页。

[53]《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05~106页。

[54]王阳明序《朱子晚年定论》:“昔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证诸六经四子,洞然无复可疑,独于朱子之说,有相抵牾,恒疚于心,切疑朱子之贤,而岂其于此尚有未察。及官留都,复取朱子之书而检求之,然后知其晚岁固已大悟旧说之非……”载《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06页。

[55]《年谱》记王阳明二十一岁时,“遍求考亭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本,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沈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二十七岁时,“一日,读晦翁上宋光宗疏有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又循其序,思得渐渍洽浃,然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也。沉郁既久,旧疾复作,益委圣贤有分。”载《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80~81页。

[56]关于明代的《大学》改本及相关思想议题,参见李纪祥,《两宋以来大学改本之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第四、第五章。

[57]《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06页。

[58]《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24~125页。

[59]钱德洪,《刻文录叙说》,见《王阳明全书》一,10页;王畿,《滁阳会语》,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2,8a~12b页。

[60]例如,麦仲贵,《王门诸子致良知学之发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学,1973年;于化民,《明中晚期理学的对峙与合流》,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61]载《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答罗整庵少宰书》,见《王阳明全书》一,33~64页;罗钦顺,《困知记·附录》(据日本江户年间和刻本影印,中文出版社出版,广文书局印行,《近世汉籍丛刊》),卷5,1a~6a页。

[62]《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31页。

[63]《明世宗实录》,卷19,5b~6a页(568~569页)。

[64]夏燮,《明通鉴》,卷50,总370页;《明世宗实录》,卷19,6页(569页)。

[65]张廷玉,《明史》,卷17,218页。

[66]《明世宗实录》,卷98,7a页(2299页)。

[67]《明世宗实录》,卷98,7a~7b页(2299~2300页)。

[68]《明世宗实录》,卷98,7a~7b页(2299~230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