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思想到底是什么 > 五三区域的比较(第3页)

五三区域的比较(第3页)

[70]清代书院规要特别举出“合证人之旨”,董玚也指出义学初设,刘宗周特为著疏,也与史孝咸等人共同商议,故姚江书院与证人会应,刘宗周与王阳明原无歧旨。载《书院规要六事》,见《姚江书院志略》,卷上,24b页;讨论刘宗周与陶奭龄一派的分合异同,参见王汎森,《清初的讲经会》。

[71]参见孙中曾,《证人会、白马别会及刘宗周思想的发展》。

[72]《永康县志》,李汝为等修,潘树棠等纂,清光绪年间刊本,民国二十一年重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7,21a~26b页(385~390页)。

[73]陈应指东阳县陈时芳和陈其葱的家族,见下文;王则不知何指。

[74]《永康县志》清光绪年间刊本,民国二十一年重印本,卷2,16b页(112页)。

[75]《东阳县志》,党金衡主修,王思注总纂,道光八年版本,台北:台东市东阳同乡会,1978年,卷18,7a页。

[76]《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24,2a~2b页。

[77]《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3,14b页。

[78]《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0,36b页。

[79]《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6,32b~35a页。

[80]《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8a~8b页。

[81]《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7b页。

[82]《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8b~9a页。

[83]《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9a~9b页。

[84]《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8a、9b页。

[85]《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8b页。

[86]《东阳县志》记陈其葱讲学之所曰:“其所讲学,永康则五峰,东阳则文山、西安,随地举会,接引后学。”《东阳县志》,道光八年版本,卷18,8b页。

[87]《常山县志》,光绪十二年刊本,卷48,2a页(1119页);卷49,2b~3a页(1126~1127页)。

[88]《常山县志》:“邑境去新安二百里,而近考亭朱子与东莱吕子曾讲学于此,儒家者流希风前哲,师友之渊源可溯也。”又“儒林道学古无分途,宋兴濂洛关闽诸儒继统洙泗,厥后金溪姚江阐宗心学而理学之传历世不绝。”见《常山县志》,光绪十二年刊本,卷48,1a页(1117页);卷49,1a页(1123页)。《开化县志》:“两浙儒风,金华最盛,至明姚江后先相望,况朱子产于婺源,与开接壤,近贤者之居,若此其未远也,则绍洛闽之正脉,阐洙泗之微言,当必有闻风而兴起者。”《开化县志》,范玉衡修,乾隆六十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卷7,儒林,1a页(645页)。

[89]《西安县志》,姚宝煃等修,范崇楷等纂,嘉庆十六年修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33,2b页(1292页)。

[90]《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69页。

[91]《衢州府志》,康熙五十年修本,卷6,88b~89b页(596~598页);亦见徐霈,《重建接待寺碑记》,见《东溪先生文集》,清乾隆十八年增订重刊本,藏傅斯年图书馆善本书室,卷8,9b~11b页。

[92]《衢州府志》记讲舍建成在嘉靖十九年,见《衢州府志》,康熙五十年修本,卷6,88b~89b页(596~598页)。《王阳明年谱》将讲舍之建系在嘉靖十三年下,载《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69页。

[93]《西安县志》,嘉庆十六年修本,卷33,3a页(1293页)。

[94]《衢州府志》,康熙五十年修本,卷6,89b页(598页)。

[95]《龙游县志》,余绍宋纂修,民国十四年铅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18,9a~10b页(284~285页)。

[96]柴惟道、徐惟缉、王之京、王念伟都不载于方志。载《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69页。

[97]徐霈,《赠毛从吾老丈七十秩序》,见《东溪先生文集》,卷7,4b页。

[98]徐霈确实颇为注意阳明学的传承,他曾说:“吾邑近来落落不振,仰仗同志共明此学,继阳明先师于不坠者,不啻饥渴之于饮食也。”见《奉介翁论神理书》,见《东溪先生文集》,卷18,5b页。

[99]见徐霈,《讲舍条约》,见《东溪先生文集》,卷11,6b~7a页。

[100]罗汝芳,《东溪先生文集序》;徐世皋、徐廷观,《大方伯乡贤公文集跋》,均于《东溪先生文集》卷首。

[101]王西山不详其名,林阳溪即林文琼,何鉴号五竹,徐霈曾著《祭社丈何五竹先生文》,可见二人共同讲学,毛从吾亦不详其名。见《江山县志》,王彬等修,朱宝慈等纂,同治十二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卷9,儒林,4a页(841页);《东溪先生文集》,卷17,16a~16b页。

[102]参看《东溪先生文集》各卷校正署名。

[103]《江山县志》记王修易或云即王西山,故存以俟考。见《江山县志》,同治十二年刊本,卷9,儒林,4b页(842页);《西安县志》王玑传下记,与王玑共同讲学的学者中有王修易之名。

[104]此将于第九章中详论。

[105]关于几位学者早年参与阳明讲会,以及其生平和后来的转变,载吕妙芬,《明代宁国府的阳明讲会活动》,见《新史学》,12卷1期(2001年),53~114页。

[106]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

[107]《泾县志》(1996年),912页。

[108]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124、134~135页。

[109]《泾县志》(1996年),912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