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学派是凭啥建立的 > 四结语(第3页)

四结语(第3页)

[53]关于朱子的博约工夫、以道问学而尊德性的工夫过程,参见钟彩钧,《朱子学派尊德性道问学问题研究》,《国际朱子学会议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3年,1273~1300页。

[54]《朱子语类》,卷36,962页。又朱熹:“颜子博文约礼,工夫缜密,从此做去,便能寻得个意脉。”见《朱子语类》,卷31,799页。

[55]朱熹:“颜子天资高,精粗本末一时见得透了,便知得道合恁地下学上达去。只是被他一时见透,所以恁做将去。”见《朱子语类》,卷41,1048页。

[56]朱熹:“曾点却有时见得这个气象,只是他见得了便休。……曾参则元来未见这个大统体,先从细微曲折处行都透了,见得个大体。曾氏父子二人极不同,世间自有一样人如此高洒,见得底,学不得也。学者须是学曾子逐步做将去,方稳实。”见《朱子语类》,卷40,1037页。

[57]朱熹:“曾子一贯,是他逐事一做得到,及闻夫子之言,乃知只是这一片实心所为。如一库散钱,得一条索穿了”,与朱熹所理解的格物致知的为学历程相近。《朱子语类》,卷26,673页。关于比较朱熹和王阳明因思想型态不同而运用不同的比喻诠释“一贯”,参见吕妙芬,《胡居仁与陈献章》,128~130页。

[58]黄进兴,《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

[59]王畿,《抚州拟岘台会语》,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23b页。

[60]郭庆藩辑,《庄子集释》,《人间世》《大宗师》篇,台北:木铎出版社,1983年,146~148、282~285页。

[61]熊赐履,《学统》,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90年,卷二,26页。

[62]徐达左编,高阳删补,《颜子鼎编》提要,见《四库全书总目》儒家存目一,卷95,33页。

[63]张星,《颜子绎五卷》提要,见《四库全书总目》儒家存目二,卷96,46~47页。

[64]黄进兴,《学案体裁产生的思想背景;从李绂的〈陆子学谱〉谈起》,见《优入圣域:权利、信仰与正当性》,394~420页。

[65]王畿,《致知议略》,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6,1a~4b页;《答茅治卿》,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42b~46a页。

[66]王畿,《与陶念斋》,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36b~39b页。

[67]因为书中已提及薛瑄陪祀孔庙事,而薛瑄于隆庆五年陪祀孔庙,陶大临卒于万历二年。

[68]此浙江抚按当为徐栻,徐栻曾任浙江巡抚,隆庆初年曾上书请王阳明、陈献章从祀孔庙。见夏燮,《明通鉴》,卷68,528页;王世贞,《弇州山人续稿》,台北:明文书局,1991年,卷77,1~9页。

[69]王畿,《与陶念斋》,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36b~39b页。

[70]黄进兴,《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

[71]宋仪望,《阳明先生从祀或问》,见《明儒学案》,卷24,561页。

[72]黄进兴,《学术与信仰:论孔庙从祀制与儒家道统意识》,《优入圣域:权利、信仰与正当性》,267页。

[73]胡直,《困学记》,见《明儒学案》,524页。朱熹以“不迁怒,不贰过”为颜子好学之符验,描述学已成处之言,非言用功处,故不欲学者从此学起,学颜子应专在非礼勿视、听、言、动上用功。见《朱子语类》,卷30,767页。

[74]胡直,《困学记》,见《明儒学案》,卷22,524、525页。

[75]胡直,《困学记》,见《明儒学案》,卷22,524、525页。

[76]李纪祥,《两宋以来大学改本之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8年,145~154页。

[77]陈继儒,《颜子身讽》,见《晚香堂小品》,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崇祯刊本影印,东京:高桥情报,1991年,卷24,2~3页。

[78]陈继儒,《颜子身讽》,见《晚香堂小品》,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崇祯刊本影印,东京:高桥情报,1991,卷24,2~3页。

[79]曹淑娟,《颜子身讽说的义理性格与时代性格》,见《鹅湖月刊》,207期(1992年),17~24页。

[80]《明史》,卷282,7222页。

[81]朱熹淳祐元年(1241)从祀,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加封齐国公,明嘉靖九年(1530)改称先儒,崇祯十五年(1642)改称先贤,位汉唐诸儒上,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升十二哲,称先贤朱子。参见陈锦,《文庙祀位考》,《文庙从祀位次考》,济南:山东友谊书社,1989年,18页(1150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