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学派是凭啥建立的 > 五三区域的比较(第2页)

五三区域的比较(第2页)

[30]王畿,《约会同志疏》,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2,40a页。

[31]孙应奎,《与稽勋许敬庵》,见《燕诒录》,卷4,18b~20a页。

[32]《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82~184页。

[33]孙应奎,《天真精舍志前序》《天真精舍志后序》,见《燕诒录》,卷6,11a~15a页。

[34]《杭州府志》,陈善等修,万历七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卷46,29b~33b页(3002~3010页)。

[35]陶望龄:“自龙溪殁而讲会废。”载《证修社会跋语》,见《陶文简公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卷10,18a~18b页。

[36]周汝登屡次称王畿为先师,见《东越证学录》,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卷4,317页。邵廷采也说:“越中之学,宗龙溪者为周汝登,及陶望龄、奭龄兄弟。”邵廷采,《思复堂文集》,卷1,49页。详细讨论,见彭国翔,《周海门的学派归属〈明儒学案〉相关问题之检讨》。

[37]周汝登,《东越证学录》,卷5,431~432页。

[38]陶望龄,《海门文集序》,见《陶文简公集》,卷3,8b~10a页。

[39]陶望龄,《招隐篇》,见《陶文简公集》,卷10,42b页。

[40]周汝登,《题继实兄书后》,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卷4,7b~8b页。

[41]邹元标,《东越证学录序》,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首,2a~2b页。

[42]周汝登,《九解引》,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1,1a页。

[43]周汝登:“余昔宦留都,讲会盛行,一会人动百计,以人数多谓之大会,中有七八人者复自为会,以人数少称小会。”周汝登,《小会题词》,见《东越证学录》,746页。

[44]周汝登,《九解引》,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1,1a页。

[45]周汝登:“曰中正,曰偏颇,皆自我立名,自我立见,不干宇宙事。以中正与偏颇对,是两头语,是增损法,不可增损者,绝名言,无对待者也。”周汝登,《二解》,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1,4a页。

[46]周汝登,《一解》,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1,2a页。

[47]邹元标,《东越证学录序》,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首,3b~4a页。

[48]周汝登,《周海门先生文录》,卷2,42b~43b页。

[49]周汝登,《小会题词》,见《东越证学录》,30b~32b页(746~750页)。思位是王三台的字,国超是吴振尹的字,见《嵊县志》,丁谦等纂,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卷14,23b页(1004页)。

[50]陶望龄,《证修社会跋语》,见《陶文简公集》,卷10,18a~18b页。

[51]周汝登,《共学心期录引》,见《周海门先生文录》,卷1,24a~24b页。

[52]《嵊县志》,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卷14,23b~27b页(1004~1012页)。《嵊县志》:“会稽从游数百人,内阁姜希轲、太史沈玉集皆其高弟,讲学之盛比龙溪、海门云。”见《嵊县志》,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卷14,26a页(1009页)。

[53]《嵊县志》,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卷14,25b页(1008页)。

[54]《嵊县志》,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卷14,24a页(1005页)。

[55]《嵊县志》,民国三十三年刊本,卷14,24b页(1006页)。

[56]胡承谟,《石篑先生文集序》,见《陶文简公集》卷首。

[57]陶望龄,《盱江要语序》,见《陶文简公集》,卷3,10a~11a页。

[58]陶望龄,《甲午入京寄君奭弟书》五,见《陶文简公集》,卷13,41b~42a页。

[59]陶望龄,《甲午入京寄君奭弟书》二,见《陶文简公集》,卷13,39a~40a页。

[60]陶望龄,《辛丑入都寄君奭弟书》十,见《陶文简文集》,卷13,47a~47b页。

[61]《余姚县志》,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卷23,列传15,7b~8a页(653页)。

[62]《沈聘君传》,见《姚江书院志略》,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卷上,1a~1b页。

[63]孙中曾,《证人会、白马别会及刘宗周思想之发展》,载钟彩钧主编,《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457~522页。

[64]黄宗羲,《明儒学案》,卷62,1512页;刘汋,《刘宗周年谱》,见《刘子全书》,册五,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6年,311~312、399页。

[65]孙中曾,《证人会、白马别会及刘宗周思想的发展》。

[66]邵廷采,《姚江书院记》,载《姚江书院志略》,卷上,18b页。

[67]赵贞,《姚江书院缘起》,载《姚江书院志略》,卷上,6a~7a页。

[68]《余姚县志》,光绪二十五年刊本,卷23,9b~14a页(654~656页)。

[69]邵廷采,《姚江书院传》,见《思复堂文集》,卷1,58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