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先生讲学 > 四结语(第4页)

四结语(第4页)

[100]汪尚宁,字廷纯,号周潭,其传见方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周潭先生汪公行状》,载《方初庵先生集》,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卷9,10a~20b页。

[101]王畿,《周潭汪子晤言》,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3,5a~6b页。

[102]王畿《水西精舍会语》记:“嘉靖丁巳(三十六年)春,先生赴水西之会,周潭汪子偕诸友晨夕周旋浃旬而解。汪子因次集所与答问之词,执简以请曰:‘宁执侍先生久矣,先是癸丑(三十二年)会于郡城,辱先生示以研几之旨。’”载王畿,《水西精舍会语》,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3,6b~7a页。

[103]周怡,《寄陈明水》,载《讷溪先生文录》,见《讷溪先生全集》,卷4,48b页。

[104]黄宗羲,《明儒学案》,卷25,580页。亦载王畿,《别言赠沈思畏》,亦《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6,15a~16b页。

[105]王畿,《与沈思畏》,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2,24a页。

[106]梅守德修,《宁国府志》,明万历年间刻本,北京:中国书店,1992年,卷12,987页。

[107]王畿,《别言赠沈思畏》,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6,16a页。

[108]王畿,《别言赠沈思畏》,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6,15a~16b页。

[109]《宁国府志》,明万历年间刻本,卷12,986页。

[110]周怡,字顺之,号都峰,后改讷溪,别号都华野人。吴达可编,《周恭节公年谱》,见《周讷溪先生全集》,1a页。

[111]屠砰石即屠羲英,字淳卿,宁国县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授户部主事,历祠祭郎中,督学浙江,后升南光禄卿改太常寺,转祭酒。《宁国府志》康熙十二年刊本,卷18,24b页(1384页)。

[112]《宁国府志》,康熙十二年刊本,卷18、19,16a~17a、8a~b页(1369、1548页),亦见萧良榦,《拙斋笔记》,15a~16b页。

[113]沈懋学,《与徐觉斋观察》,见《郊居遗稿》,卷6,21b~22b页。

[114]沈懋学,《复王龙溪先生》,见《郊居遗稿》,卷8,3b~4a页。在《寄罗近溪先生》书中,沈懋学也直言论学应从正常垂训,不应假借禅锋等,见《郊居遗稿》,卷7,21a~22b页。

[115]沈懋学,《上王龙溪先生》,见《郊居遗稿》,卷6,15b~18a页。

[116]见沈懋学,《答徐鲁源》,见《郊居遗稿》,卷8,6a~7a页。

[117]徐大任,1568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以工部侍郎致仕。方志记其历官中外皆以廉称,常权知京兆尹,出俸禄置田数百亩赡太学生。致仕归里后,研究理学,清介恭谨,虽位列卿贰,所居仅蔽风雨。詹沂,1577年进士,授新建知县,改拜给事中。在张居正夺情廷议事件中,詹沂屡次表态反对张居正,张居正颇憾之,迁山东副使,后裁冗员、勒归里。后来,起为奉化县知县,累迁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见《宁国府志》,康熙十二年刊本,卷18,14a~16a页。

[118]《宁国府志》,康熙十二年刊本,卷18,88a页(1511页)。

[119]沈宠的卒年,见“中央图书馆”编,《明人传记数据索引》,台北:“中央图书馆”,1978年,179页。贡安国与沈宠同年卒,见沈懋学,《郊居遗稿》,卷7,8a~b页。

[120]杨起元:“及旴江罗近溪先生来守宁国,则先生年六十矣。”罗汝芳守宁国是在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四年间,因此推算杜蒙之生在弘治年间。载杨起元,《明逸儒黄峰杜先生墓志铭》,见《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明万历二十四年序刊本影印,1990年,卷3,42a~42b页。

[121]见杨起元,《明逸儒黄峰杜先生墓志铭》,载《太史杨复所先生证学编》,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明万历二十四年序刊本影印,1990年,卷3,42a~b页。

[122]罗汝芳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上北京述职,入觐大学士徐阶,见国子司业张居正,觐事毕返宁国,未几,前峰公卒,奔归,四年后(1569)母亲去世。见程玉瑛,《晚明被遗忘的思想家:罗汝芳(近溪)诗文事迹编年》,台北:广文书局,1995年,47、70页。

[123]时在万历十九年(1591),见杨起元,《明逸儒黄峰杜先生墓志铭》。

[124]例如,王畿告诫梅守德:“密窥吾执事,举措应感,多失之轻,一切咲语,未免随众泄漏,主宰处,欠明定坚凝”;“吾弟此生行持,知无别路可走,但向来尚从解悟而入,不离识神,虽时参校外典,尚在言诠上讨求,日逐应感,精神尚有怠缓,虽处静时,不能当体凝寂,未免假借于物以相胜,勉强支持,非昏沉则散乱,无可奈何,任之而已。若如此挨排过日,虽百年有何了期。”王畿,《与梅纯甫》《答梅纯甫》,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2,19a、20a页;又如告诫沈宠:“闻诸士友云,吾执事近亦颇有牵情之病,幸密察而痛省之,若情欲一节,尤当闭关,养德养身,莫切于此,此同心之誓,吾道之望也。”王畿,《与沈思畏》,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2,23b页。

[125]王畿,《与贡玄略》,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2,17b~18a页。

[126]《祁门县志》(王让等纂修,清道光七年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以文台为陈履祥字;施闰章亦记其字为文台,一号九龙;邹元标则说其“字光庭,学者称文台先生”。《祁门县志》,清道光七年刊本,卷23,15b页(910页);施闰章,《施氏家风述略》,2b页;邹元标,《文台陈先生传》,见《邹子愿学集》,卷6,100b~102a页。

[127]施闰章,《施氏家风述略》,4a页;《宁国府志》,清嘉庆二十年刊本,卷19,6b页(609页)。

[128]邹元标,《文台陈先生传》,见《邹子愿学集》,卷6,101b~102a页。

[129]邹元标,《送文台陈先生谒选序》,见《邹子愿学集》,卷4,87b~88b页。

[130]据邹元标之文,陈履祥乃在邹元标归田八年之后至云庐相访,而邹元标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移疾归吉水,故时约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左右。

[131]王让,《祁门县志》,清道光七年刊本,卷23,15b页(910页)。

[132]《宁国府志》,康熙十二年刊本:“……宣之云山,盖九龙传经台在焉。”卷18,99a页(1533页)。

[133]《宁国府志》,康熙十二年刊本,卷5,3b页(38页)。

[134]王畿,《明儒经翼题辞》,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5,16a~17b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