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学刊 > 引用书目(第7页)

引用书目(第7页)

杨天石:《泰州学派》,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杨布生、彭定国:《中国书院与传统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杨晋龙主编:《元代经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2000年。

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の屈折と展开》,东京: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

沟口雄三著,林右崇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台北“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思想史研究室,1992年。

沟口雄三著,索介然、龚颖译:《中国前近代思想的演变》,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沟口雄三著,陈耀文译:《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贾顺先:《宋明理学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蒙培元:《理学的演变:从朱熹到王夫之戴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

刘季伦:《李卓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

刘俊文主编,黄约瑟等译:《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六,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刘虹:《中国选士制度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

刘述先:《全球伦理与宗教对话》,新店:立绪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年。

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七,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

钱穆:《朱子新学案》,成都:巴蜀书社,1986年。

钱穆:《国史大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

薛虹:《中国方志学概论》,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钟彩钧主编:《刘蕺山学术思想论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

简锦松:《明代文学批评研究》,台北:学生书局,1989年。

魏嵩山、萧华忠:《鄱阳湖流域开发探源》,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庞朴:《中国儒学》,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年。

怀效锋:《十六世纪中国的政治风云》,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年。

怀效锋:《嘉靖专制政治与法制》,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龚鹏程:《晚明思潮》,台北:里仁书局,1994年。

(四)期刊论文

中纯夫:《王畿の讲学活动》,见《富山大学人文学部纪要》,1997,26期。

夫马进:《同善会小史》,见《史林》,1982年,4期65卷。

夫马进:《明末反地方官士变》,见《东方学报》,1980年,52号。

夫马进:《郭汝霖撰〈重编使琉球录〉》,见《使琉球录解题および研究》,冲绳:榕树书林,1999年。

方祖猷:《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人道主义先驱——王艮》,见《江海学刊》,1982年,2期。

王汎森:《明末清初的人谱与省过会》,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3年,3期63卷。

王汎森:《清初的讲经会》,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1997年,3期68卷。

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见《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1996年,新5期。

艾尔曼(BenjaminA。Elman):《中国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讨论的意见》,见《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2期。

包弼德(PeterBol):《地方传统的重建——以明代的金华府为例(1480-1758)》,收入李伯重、周生春编:《江南的城市工业与地方文化(960-1850)》,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池胜昌:《耿定向与泰州学派》,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0年。

何淑宜:《以礼化俗——晚明士绅的丧俗改革思想及其实践》,见《新史学》,2000年,3期11卷。

李才栋:《关于书院讲会的几个问题》,见《中国书院》,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吴智和:《明人山水休闲生活》,见《汉学研究》,2002年,1期20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