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文化学术思想 > 四结语(第2页)

四结语(第2页)

[22]这里并非讨论王阳明学说是否受陆象山影响的问题,而是王阳明如何为其致良知之学定位的问题。

[23]朱熹读李公常语不以孟子传孔子之论,辩曰孟子阐明孔子之学,自孟子没未有唱为仁义之说者,此道所以不传。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上海:上海书店,1989),卷73,15~16页。

[24]王阳明,《别湛甘泉序》,《王阳明全书》一,178页。

[25]王阳明,《象山文集序》,《王阳明全书》一,190页。

[26]王阳明,《答储柴墟》,《王阳明全书》二,68页。

[27]邹守益,《叙永丰乡约》,《东廓邹先生文集》,卷2,41a~41b页。

[28]邹守益:“先师之训曰,颜子没而圣学正派遂不尽传,学者往往疑之。”载《正学书院记》,见《东廓邹先生文集》,卷6,13a~13b页。直到晚明王时槐仍为此辩驳,载王时槐,《答钱启新道长》,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2,40a~40b页。

[29]王阳明,《传习录》上,见《王阳明全书》一,20页。

[30]王阳明,《王阳明全书》一,149~151页。

[31]《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32页。

[32]陈荣捷论道王阳明在揭致良知之教后,直以道统为己任,几连周程都皆抹杀,而自己直承孟子绝学,可见王阳明对自己学问的信心与定位,在揭致良知之学后,有所改变。本文认为王阳明虽然极尊崇孟子,但在义理之间他隐然以自己的良知学比配颜子之学,门人王畿等更极力以阳明学为直承颜子之传,见下文讨论。陈荣捷,《从朱子晚年定论看阳明之于朱子》。

[33]王阳明,《传习录》下,见《王阳明全书》一,87页。

[34]《王阳明年谱》,见《王阳明全书》四,125页。

[35]邹守益,《复古答刘让甫问四条》,见《东廓先生遗稿》,卷8,15b~16a页。

[36]邹守益,《论克己复礼章》,见《东廓邹先生文集》,卷9,31a页。

[37]邹守益,《再简聂双江》,见《东廓邹先生文集》,卷7,21a~21b页。

[38]王阳明,《象山文集序》,见《王阳明全书》一,190页。

[39]邹守益,《广德州新修复初书院记》,见《东廓邹先生文集》,卷5,4a页。

[40]邹守益,《正学书院记》,见《东廓邹先生文集》,卷6,12b~14b页。

[41]王畿,《答季彭山龙镜书》,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21a~21b页。

[42]王畿,《致知议略》,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6,3a页。

[43]王畿,《与孟两峰》,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12b页。

[44]王畿,《答茅治卿》,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44b页。

[45]王畿,《答吴悟斋》,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10,22a~22b页。

[46]王畿,《与陶念斋》,见《龙溪王先生全集》,卷9,36b~39b页。

[47]崔铣,《与太宰罗整庵罗公书》,见《崔文敏公洹词》,卷10,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14b~15b页。

[48]崔铣,《太宰罗公七十寿序》,见《崔文敏公洹词》,卷10,13a~14b页。

[49]朱熹以“允执厥中”为尧舜禹先圣传授道统心法,载《中庸章句》序,见《四书集注》。

[50]朱熹,《戊申延和奏札五》,见《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14,7~8页。

[51]黎靖德编,《朱子语类》,卷31,台北:华世出版社,1987年,800页。

[52]黄佐记朱熹言,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51,1206~1207页;亦见《朱子语类》,朱子与叔器之问答:“问:‘叔器看文字如何?’曰:‘两日方思量颜子乐处。’先生疾言曰:‘不用思量他,只是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后,见得那天理分明,日用间义理纯熟后,不被那人欲来苦楚,自恁地快活。’”卷31,799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