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阳明学派 > 三结语(第2页)

三结语(第2页)

[34]《吉安府志》,明万历间刻本,卷11,3a页(171页)。

[35]“至欧阳修一代大儒,开宋三百年文章之盛,士相继起者,必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敢谏为忠。家诵诗书,人怀慷慨,文章节义遂甲天下。”《吉安府志》,明万历间刻本,卷11,2b页(170页)。

[36]《吉安府志》,明万历间刻本,卷11,3a~3b页(171页)。

[37]邹元标,《仁文会约序》,见《邹子愿学集》,卷4,80a~81b页。

[38]王时槐,《刻时雨楼讲义序》,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3,9b页。

[39]Paul,HowSocietiesRemember,Cambridge:CambridgeUyPress,1989。

[40]复古书院在学禁之际,于1580年改名为三贤祠,祀王阳明、邹守益、程文德。1583年建二贤祠,祀刘文敏和刘肇衮,陪祀黄旦。到了17世纪初重修后,又加祀刘邦采等吉安名儒,共十一主。复真书院初建于1558年,但后来又建了两祠,分别祭祝刘邦采、刘文敏等安福南方的学者。而青原会馆在邹元标和郭子章努力下,修建五贤祠,祀王阳明、邹守益、罗洪先、聂豹、欧阳德。详见第三章。

[41]黄绾和张元忭的部分,见侯外庐,《宋明理学史》下卷,第十五章;王叔果,《论学示家塾》,见《半山藏稿》,东京高桥情报据日本内阁文库藏明万历二十八年序刊本影印,1990年,卷12,1b~2a页。

[42]聂豹,《送王惟中归泉州序》,见《双江聂先生文集》,卷4,4b~6b页。

[43]聂豹于1546年被捕入狱,在狱中著《困辨论》,两年后提出归寂说。

[44]聂豹,《答欧阳南野》三,见《双江聂先生文集》,卷8,11b、12a页。

[45]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9,431~432页。聂豹回应王畿、陈九川等人的书信,见聂豹,《双江聂先生文集》,卷11。

[46]罗洪先,《与双江公》《松原志晤》,见《念庵文集》,卷3,86a~87a页;卷8,40b~43b页。“兢兢业业”与“必有事焉”语出《诗经。小宛》与《孟子·公孙丑上》。

[47]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9,431~432页。

[48]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第五章。

[49]邹元标,《王塘南先生全集序》,见《邹子愿学集》,卷4,44a~45a页。

[50]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卷下,见《黄宗羲全集》一,253页。

[51]黄宗羲对明代浙东学派的流弊和刘宗周救正之功,可见其《移史馆论不宜立理学传书》,见《黄宗羲全集》十,211~215页。

[52]王时槐,《答按院吴安节公》,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2,38b~39a页。

[53]王时槐,《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6,18b~19a页。

[54]王艮的《乐学歌》:“人心本自乐,自将私欲缚,私欲一萌时,良知还自觉。一觉便消除,人心依旧乐,乐是乐此学,学是学此乐。不乐不是学,不学不是乐。乐便然后学,学便然后乐。乐是学,学是乐。于乎,天下之乐何如此学,天下之学何如此乐。”王艮,《重镌王心斋全集》,卷4,25a~25b页。

[55]关于李贽的研究回顾整理,参阅刘季伦,《李卓吾》,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第一章;亦参见JinJiang,“HeresyaioninLateMierpretingtheCaseofLiZhi,”LateImperiala,22。2(2001),pp。1~34。

[56]池胜昌,《耿定向与泰州学派》,84页。

[57]沟口雄三,《中国近世思想の屈折と展开》,238页。

[58]见程玉瑛,《晚明被遗忘的思想家:罗汝芳(近溪)诗文事迹编年》。

[59]王时槐说江左华靡之风,使郡中高贤怅惜,载《西原会规》,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6,19a~19b页。

[60]刘元卿,《简张克念》,见《刘聘君全集》,卷3,9b~10a页。

[61]刘元卿,《简鲁源徐老师》《简耿叔台》,见《刘聘君全集》,卷3,25a、30b页。

[62]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7,372~373页。

[63]胡直,《念庵先生行状》,见《衡庐精舍藏稿》,卷23,1b页;罗洪先,《答蒋道林》,见《念庵文集》,卷4,1a~5a页。

[64]黄宗羲,《明儒学案》,卷19,432页。

[65]黄宗羲,《明儒学案》,卷20,468页。

[66]胡直,《困学记》,见《明儒学案》,卷22,519~526页。

[67]《吉水县志》,光绪元年刻本,卷36,11a(444页)、13a页(445页);《永丰县志》,同治十三年刻本,卷22,17a页(275页);卷22,28b页(292页)。

[68]见王时槐,《答友人》,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2,6a页。

[69]古清美,《罗念庵与阳明学》《罗念庵的理学》,见《明代理学论文集》,141~207页;林月惠,《良知学的转折。聂双江与罗念庵思想之研究》;亦见本书第三章讨论。

[70]例如,王时槐说朱子之后的学者因守定天理在方寸之间,以为工夫,遂于圣门无声无臭之旨不相契,圣脉几绝,“故阳明先生忧之,特揭无善无恶,亦苦心之言也,今则复因药发病,遂有借口无善而纵恣无忌者。”王时槐,《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2,37a~b页。亦见《答徐鲁源》,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2,6a页,卷2,22b~23a页。

[71]王时槐,《三益轩会语》,见《塘南王先生友庆堂合稿》,卷4,21a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