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有哪些 > 一旧嫌新隙(第2页)

一旧嫌新隙(第2页)

[2]陈漱渝:《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耿云志、闻黎明编:《现代学术史上的胡适》,347~36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3。

[3]《鲁迅在厦门若干史实考》,《福建师大学报》,1978(3)。

[4]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97~116页。

[5]顾潮编著:《顾颉刚年谱》,135~136页。

[6]《鲁迅全集》第11卷,540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422—427页。

[8]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429页。

[9]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106~113页;《顾颉刚年谱》,138页。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430页。

[11]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103页。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中册,339页。张定璜于《现代评论》第1卷第7、8期(1925年1月24、31日)连载题为《鲁迅先生》的文章,评其小说《呐喊》。

[13]《鲁迅全集》第3卷,167~168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陈源曾在《现代评论·闲话》专栏发表《剽窃与抄袭》一文,批评著述界盛行此风。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377~380页。

[15]或以为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即包含对胡适的答复(周启付:《鲁迅与胡适》,宋庆龄基金会、西北大学主办:《鲁迅研究年刊》1990年号,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0),实则该文先于胡适函半年发表。鲁迅一直抨击“现代评论”派貌似公正的君子之风,当也包括胡适的风格与主张,但具体所指还是陈源。

[16]周启付:《鲁迅与胡适》,《鲁迅研究年刊》1990年号。

[17]顾颉刚先后在《现代评论》发表《古史研究法》(第1卷第10期,1925年2月14日)、《古物陈列所书画忆录》(第1卷第19、23、24期,1925年4月18日—5月23日)。顾在《古物陈列所书画忆录》中明言:“西滢先生来信急索文艺的稿子。”

[18]《再论线装书》,吴福辉编:《西滢闲话》,228页,深圳,海天出版社,1992。

[19]《西滢闲话》,260~261页。除《古史辨》外,陈源对其余各人及其著作多有保留。连胡适对陈源单取《文存》而不取《哲学史》,也感到难以接受。

[20]厦门虽然比较闭塞,“《现代评论》倒是寄卖处很多”(《鲁迅全集》第11卷527页)。

[21]顾颉刚1927年2月20日致冯友兰信、1929年7月28日致戴季陶、朱家骅信,引自顾潮:《历劫终教志不灰——我的父亲顾颉刚》,106、125页。

[2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组编:《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430页。

[23]《鲁迅全集》第11卷,655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