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清末新史学 > 一产生与结局(第2页)

一产生与结局(第2页)

东京军国民教育会共有会员208人,而且这时已有不少人归国运动,所谓“相率出会者二百余人”,显系夸大之词。但《岭东日报》倾向革命,陈天华则亲历其事,《狮子吼》的写作年代距事件又近,所记当近事实。1904年3月29日《警钟日报》载文《论立会之理由》,分别以“久”、“暂”、“未久”、“近立”标明励志会以后各进步团体的状况,其中军国民教育会一条下标以“暂”,即当时这个组织已不复存在。《国民日日报》所载《呜呼国民之前途》一文亦称:军国民教育会“固一世之雄也,而乃如电光,如石火,不匝月而化为乌有。”[22]至于《浙江潮》的报道,应是善意的隐晦。从1903年5月到1904年年初,军国民教育会中的主要革命分子约40人相率归国,他们在7月以后都没有以军国民教育会的名义进行活动,而东京也不可能存在一个革命的军国民教育会本部。有些记载说直到同盟会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仍然保持组织活动,是缺乏根据的。

[1]据容应萸博士示教,明治时期日本只使用过“军国”,而没有军国民的概念。

[2]奋翮生:《军国民篇》,载《新民丛报》,第1号,1902-02-08。

[3]忆琴:《铸自由钟说》,载《童子世界》,第31号,1903-05-27。

[4]百里译:《军国民之教育》,载《新民丛报》,第22号,1902-12-14。

[5]《军国民思想普及论》,载《湖北学生界》,第3期,1903-03-29。

[6]奋翮生:《军国民篇》,载《新民丛报》,第1号,1902-02-08。

[7]脱羁:《军国民主义》,载《萃新报》,第6期,1904-09-10。

[8]《无锡俟实学堂冲突之忠告》,载《苏报》,1903-06-09。

[9]脱羁:《军国民主义》,载《萃新报》,第6期,1904-09-10。

[10]《军国民思想普及论》,载《湖北学生界》,第3期,1903-03-29。

[11]忆琴:《铸自由钟说》,载《童子世界》,第31号,1903-05-27。

[12]《军国民思想普及论》,载《湖北学生界》,第3期,1903-03-29。

[13]《译西报纪张园会议事》,载《苏报》,1903-05-08。

[14]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兼湖广总督端方致军机处电》,光绪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兼湖广总督端方致两江总督魏光焘电》,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443、444页。

[15]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十三日《兼湖广总督端方致内阁大学士张之洞电》,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456页。

[16]关于爱国学社的解体,参见蔡元培:《在爱国女学校之演说》,载《东方杂志》,第14卷,第1号,1917-01-15;蒋维乔:《鹪居日记》,癸卯六月十八日;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19页;1903年10月《致柳亚庐书》,见汤志钧编:《章太炎政论选集》上册,249页。

[17]《军国民教育会公约》,载《江苏》,第2期,1903-05-27。

[18]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111页。

[19]《中外日报》,1903-10-15。

[20]光绪二十九年闰五月二十九日《兼湖广总督端方致内阁大学士张之洞电》,见中国史学会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一),470页。

[21]《中外日报》,1903-10-15。

[22]《国民日日报汇编》,第3集,社说,47页。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