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10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30]《违警罪贵在实行》,载《京话日报》,1906年3月第597号。
[31]本文所引北京城区人口数据来自《北京历史人口地理》(韩光辉著,133~134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一书。1912—1925年的数据直接引自书中《民国时期北京(北平)市历年人口统计》一表。该表自1926年起将四郊人口纳入统计,因此笔者根据书中《民国初期北京四郊人口》一表得出1912—1925年北京四郊人口的平均增长率,推算出1926—1937年四郊人口数量,然后将历年人口统计中四郊人口扣除,从而得出1925—1937年北京城区人口数字。
[32]李汉林、渠敬东、夏传玲、陈华珊:《组织和制度变迁的社会过程》,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1),101页。
[33]E。RichardBrown,“PublicHealthinImperialism:EarlyRramsatHomeandAbroad。”AmerialofPublicHealth66(9),1976,p。901。
[34]DonaldA。SdtheStablestate。Ne。Norton,1971。
[35]陈志潜:《话说老协和》,441~443页,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
[36]“LetterfrreeoM。K。Eggleston。”January22nd,1926,RockefellerArter,C。Box66,Folder465。
[37]“SaulBehDr。J。B。Grant”,OralHist13,RF,RockefellerArter,p。197。
[38]Rreene,aMedicalBoard:Tort。heRockefellerFoundation,1927,p。12。
[39]杨念群:《“兰安生模式”与民国初年北京生死控制空间的转换》,载《社会学研究》,1999(4)。
[40]1930年4月—1934年7月,卫生局被载撤,重新成为公安局的下设机构。
[41]李学瀛毕业于北洋军区学堂,方颐积毕业于协和医学院,谢振平毕业于北平陆军军医学校。
[42]吉登斯、安东尼:《民族—国家与暴力》,219~222页,胡宗泽、赵力诗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43][美]约翰·坎贝尔:《制度变迁与全球化》,111页,姚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4]参见《民政部奏续行开办外城官医院日期折》,载《政治官报》,1908-6-2。
[45][美]迈克尔·利普斯基:《街道层官僚与政策制定》,见[美]杰伊·沙夫里茨、[美]卡伦·莱思、[美]克里斯托佛·博里克编:《公共政策经典》,51~52页,彭云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牡,2008。
[46]北平市政府卫生处:《北平市政府卫生处业务报告》,10页,北京,北平市政府卫生处编印,1929。
[47]《北平特别市市报》,1929-2-19。
[48][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6页,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49][美]约翰·坎贝尔:《制度变迁与全球化》,78~81页,姚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50]众一:《公共卫生之警权及财权》,载《中华医学杂志》,1929,15(2),125~127页。
[51]雷辑辉:《北平税捐考略》,73、81、82、100、104页,北京,社会调查所,1932。
[52]北平市公安局:《北平市政府公安局业务报告(1933年7月至1934年6月止)》,11页,北平市公安局编印,1934。
[53]江东:《驳英庚款委员会之建议》(四),载《顺天时报》,1926-8-1。
[54]贾魁:《甚么是“公共卫生”?》,载《医学周刊集》,1928(1),47页。
[55]杨济时:《建设时代之公众卫生》,载《医学周刊集》,1929(2),280页。
[56]杨济时:《公共卫生谈》,载《医学周刊集》,1929(2),85页。
[57]《警厅设牲畜检验所》,载《顺天时报》,1926-9-4。
[58]田涛、郭成伟编:《清末北京城市管则》,135页,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59]田涛、郭成伟编:《清末北京城市管则》,227页,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60]陶济安:《长期抗日与预防医学》,载《北平晨报》,1932-4-10。
[61]卢永春:《北平的学校卫生问题》,载《医学月刊集》,1930(4),17页。
[62]《北平市政府卫生局附属各院所门诊疾病简要分类月报》(1935年4月),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档号:J1-3-82;《北平市政府卫生局附属各院所门诊疾病简要分类月报》(1937年4月),北京市档案馆藏档案,档号:J1-3-100。
[63]威:《怎样促进卫生事业》,载《市政评论》,1933(1),75~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