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940年10月23日赵志诚致朱家骅梗电。
[40]1940年11月18日朱家骅致中央秘书处。
[41]1994年3月31日沈兼士致朱家骅。工作报告原拟托比利时使馆书记官带去,因其有难色,另寄。褚君,褚成猷,重庆派赴北平工作者,化名徐敬仁。董洗凡,辅仁大学经济学教授。
[42]1994年4月2日朱家骅复沈兼士。
[43]1940年6月3日朱家骅致叶楚伧函。
[44]1940年4月26日何炳松致朱家骅函。
[45]1940年4月27日何炳松致朱家骅函。
[46]1940年6月5日叶楚伧致朱家骅函。
[47]1940年6月11日叶楚伧致朱家骅函。
[48]1940年6月18日叶楚伧致朱家骅函;1940年6月25日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处会计处致朱家骅函。
[49]关于学术讲座一事,参见王睛佳:《学潮与教授:抗战前后政治与学术互动的一个考察》,载《历史研究》,2005(4),25~48页。款项来源本来是教育部,实际由朱家骅垫付。
[50]1941年4月25日何炳松(化名何如茂)致朱家骅函。
[51]1941月7日朱家骅致顾颉刚函。
[52]1941年1月11日顾颉刚致朱家骅函。
[53]1941年2月25日顾颉刚致朱家骅函。
[54]1941年3月1日朱家骅致顾颉刚函。
[55]张效之致朱家骅函。
[56]1943年3月1日顾颉刚致朱家骅函。
[57]颜潮编著:《顾颉刚年谱》,318、320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8]1941年6月10日章毓庵致朱家骅辰电。
[59]1941年6月30日致朱家骅电。
[60]高挺秀致沙秘书函。
[61]沈萃、沈泰、沈节、沈兑:《记先父兼士先生抗战期间二三事》,见《沈兼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29页,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0。
[62]1942年4月6日章毓庵致朱家骅寅电。
[63]1942年4月7日朱家骅复章毓庵电。
[64]电稿文字有所出入。
[65]葛信益:《沈兼士传略》,马英林:《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言》,均见《沈兼士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论文集》,6、10页;北京辅仁大学校友会编:《北京辅仁大学校史》,740页,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