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良知四首 > 三论文(第3页)

三论文(第3页)

陈寒鸣:《程敏政和王阳明的朱、陆观及其历史影响》,见吴光编:《阳明学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233—249。

陈荣捷:《传习录略史》,见《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台北,学生书局,1983),页7—16。

陈荣捷:《西方对王阳明的研究》,载《中国哲学》9(1983),页328—347。

陈学文:《明代中叶民情风尚习俗及一些社会意识的变化》,见《山根幸夫教授退休记念明代史论丛》(东京:汲古书院,1990),页1207—1231。

程玉瑛:《王艮(1483—1541)与泰州学派:良知的普及化》,载《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7(1989),页59—136。

黄志繁:《在贼与民之间:南赣巡抚与地方盗贼——以王阳明为中心的分析》,载《中国历史评论》4(2002),页65—74。

黄进兴:《理学、考据学与政治:以〈大学〉改本的发展为例证》,见氏著:《优入圣域》(台北,允晨文化,1994),页351—391。

黄进兴,《道统与治统之间:从明嘉靖九年(1530)孔庙改制谈起》,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61:4(1992),页917—941。

黄彰健:《论皇明祖训录所记明初宦官制度》,载《“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32(1961),页77—98。

杨正显:《道德社会的重建——王阳明提倡“心学”考》,载《新史学》,19:4(2008),页29—76。

杨正显:《王阳明佚诗文辑释与补正》,载《古今论衡》20期(2009。12),页95—132。

杨正显:《王阳明诗文辑佚与考释》,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0卷1期(2010。3),页93—125。

杨正显:《王阳明诗文拾遗》,载《古今论衡》22期(2011。6),页139—174。

杨正显:《王阳明佚诗文拾补——附徐爱、钱德洪诗文集录》,载《中国文哲研究通讯》,21卷4期(2011。12),页157—189。

杨儒宾:《王学学者的“异人”经验与智慧老人原型》,载《清华中文学报》1(2007),页171—210。

管敏义:《从平宁藩之役看王守仁的军事思想》,载《宁波大学学报(人社版)》11:2(1998),页1—7。

刘志琴:《试论万历民变》,见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处论文组编:《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页678—697。

欧阳琛:《王守仁与大礼议》,载《新中华》12:7(1949),页27—33。

潘振泰:《明代江门心学的崛起与式微》,载《新史学》7:2(1996),页1—46。

诸焕灿:《王阳明弟子杂考》,载《浙江学刊》5(1999),页77—81。

郑克晟、傅同钦:《王阳明与嘉靖朝政治》,载《明史研究专刊》11(1994),页19—30。

郑德煕:《明嘉靖年间王阳明“禅心学”禁革论》,载《大丘史学》38(1989),页181—216。

钱明:《〈王阳明全集〉未刊佚文汇编考释》,载《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8(2005),页225—226。

钱明:《〈传习录〉补考》,见中国孔子基金会等编:《儒学与浙江文化》(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页101—110。

钱明:《王阳明史迹论考》,载《国学研究》11(2003),页47—85。

钱明:《王阳明与明代文人的交谊》,载《中华文化论坛》1(2004),页88—94。

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载《浙江学刊》1(2005),页91—98。

钱明:《被遗忘的思想家——浙西“隐儒”董澐研究》,见陈祖武主编:《明清浙东学术文化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页641—682。

钱明:《谱牒中的王阳明逸文见知录》,载《阳明学刊》1(2004),页75—76。

阎韬:《王守仁巡抚南赣史实的几点辨误》,载《文献》3(1989),页112—117。

钟彩钧:《阳明思想中儒道的分际与融通》,载《鹅湖学志》8(1993),页59—78。

钟彩钧:《钱绪山及其整理阳明文献的贡献》,载《中国文哲硏究通讯》8:3(1998),页69—89。

钟彩钧:《王阳明的无善无恶说》,见方祖猷等编,载《浙东学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页85—96。

简锦松:《明代成化嘉靖间之地方学》,载《中山大学学报》4(1987),页1—31。

罗辉映:《论明代“大礼议”》,载《明史研究论丛》3(1985),页167—188。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