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的良知学说 > 七结论(第3页)

七结论(第3页)

[71]吴光等校:《王阳明全集》,卷34,《年谱二》,页1271。

[72](明)黄景昉记云:“贼平,各斥归。至或诬之曰:‘黩再金宝,劳之弗图?’横生忌谤,灰志士心。宜乎王文成为发愤辞爵。”《国史唯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卷5,《正德》,页140。

[73]这个说法恐怕不是全部的实情,因为阳明的确有将宸濠财产给人的想法,举例而言,阳明对于宸濠的家产处置问题,宸濠府内必有簿籍登载其财产清单及财物流向,而在乱后,阳明必定要依循此单之所载详细清查并予以查封,上报朝廷。然而,阳明因为军事所需,可能已经部分动用宸濠的家产,例如《县志》记云:“郭升……遭濠变,居室罹兵燹,文成给以逆产,固辞不受。”见(清)杨周宪修、赵日冕等纂:《新建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卷25,《理学》,页1718。这使得簿籍所载与实际所存就有差异了,也因此会予人口实。

[74]吴光等校:《王阳明全集》,卷34,《年谱二》,页1272。

[75](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中卷,页621。

[76]阳明在军中有四十天未睡之事,如《寒夜录》记云:“王遵岩问龙溪:‘先师阳明在军中,四十日未尝睡,有诸?’龙溪曰:“然,此原是圣学,古人有息无睡。’”见(明)陈弘绪:《寒夜录》(《豫章丛书》子部第2册)(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卷上,页194。

[77](明)张岳:《与姚明山学士》,《小山类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卷8,页144。又(明)黄景昉记云:“王文成思田之役,微属苟且,负如许威名,雷声大,雨点何小也?或将以处池仲容法徐待之,惜遽病卒。”见《国史唯疑》,卷5,《正德》,页139。

[78](明)田汝成:《炎徼纪闻》,卷1,见张海鹏辑:《借月山房汇钞》(台北,义士书局印行,1968),页2971—2972。

[79](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下卷,页737—738。

[80](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下卷,页761—762。

[81]阳明云:“经略事宜有三:特设流官知府以制土官之势;仍立土官知府以顺土夷之情;分设土官巡检以散各夷之党。拟府名为‘田宁’,以应谶谣,而定人心。”见吴光等校,《王阳明全集》,卷35,《年谱三》,页1319。(明)黄绾:《阳明先生行状》记云:“又以田州既设流官,宜更其府名为田宁,盖取‘田石倾,田州兵;田石平,田州宁’之谣。”见《王阳明全集》,卷38,《世德纪》,页1426。

[82](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下卷,页761。

[83]见(明)方瑜纂辑:《(嘉靖)南宁府志》(《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卷9,《经略志》,页482c—482d,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本。董传策也为此书作序,时间是“嘉靖甲子(四十三年)春三月朔旦”,见《南宁府志序》,《阳明先生年谱》,下卷,页343d。

[84]《阳明先生年谱序》,见《王阳明全集》,卷37,《年谱附录二》,页1357—1358。

[85]见《王阳明全集》,卷33,《年谱一》,页1226。

[86]见《王阳明全集》,卷33,《年谱一》,页1232。

[87]见《王阳明全集》,卷33,《年谱一》,页1254。

[88]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中卷,页644—645。

[89]《刻文录叙说》,见《王阳明全集》,卷41,《序说·序跋》,页1574。

[90]刘述先的《论王阳明的最后定见》一文,讨论黄宗羲沿袭王畿《滁阳会语》中对阳明立教过程是与钱德洪的看法不同,不过刘氏没有讨论到罗洪先的说法,更不要说是对阳明成学过程的讨论。由此亦可见当时王门弟子对阳明成学与立教过程,存有不少差异。见吴光主编:《阳明学硏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页1—24。

[91](明)罗钦顺《困知记》质疑阳明为何遗下“大头脑”?文云:(大学古本原序)此其全文也。首尾数百言,并无一言及于“致知”。近见《阳明文录》有《大学古本序》,始改用“致知”立说,于“格物”更不提起。其结语云:“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阳明学术以“良知”为大头脑,其初序大学古本,明斥朱子传注为支离,何故却将大头脑遗下,岂其拟议之未定欤?合二序而观之,安排布置,委曲迁就,不可谓不劳矣!然于《大学》本旨恶能掩其阴离阳合之迹乎!见《困知记等三种》(台北,广学社印书馆,1975),卷4,页35—36。

[92]见《王阳明全集》,卷33,《年谱一》,页1223—1224。

[93](明)江应晓:《对问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04册)(台南,庄严文化,1995),《王文成公廷对》,卷4,页37b—37c,万历刻本。笔者怀疑江应晓此记中之前辈,应是因唐寅科考案致仕回乡的程敏政,因为他当时也是主考官之一。

[94]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上卷,页506。

[95]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上卷,页515。

[96](明)邹守益等撰:《王阳明先生图谱》(四库未收书辑刊·四辑·17)(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页30—31。

[97]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上卷,页502及《王阳明全集》,卷33,《年谱一》,页1227。

[98]阳明弟子季本在《跋〈阳明先生游海诗〉后》云:“正德丁卯(1507),先生以言事谪官龙场,病于杭之胜果寺。云有二青衣者至,欲擒之,沈于江,漂于海。”见《季彭山先生文集》(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卷4,页907a—907b。

[99]如《闽书》记此事则明白说道:“文成以言事谪龙场驿丞,行至钱塘,中官刘瑾遣人随侦,侦者微示文成,意文成托言投江自脱。”见(明)何乔远:《闽书》,《方域志·建宁府·崇安县·山·武夷山》,卷15,页345—346。

[100](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北京,中华书局,2006),卷27,《史乘考误八》,页480。(明)沈周:《客座新闻》(《笔记小说大观》第40编第10册)(台北,新兴书局,1985),《王伯安遇仙》,页549—552。

[101]见《王阳明全集》,卷33,《年谱一》,页1250。

[102]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中卷,页582。

[103]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中卷,页641。

[104]当阳明得子的消息传开后,同乡致仕大学士谢迁特地写诗送给阳明父亲王华,《贺龙山太宰得孙及得从曾孙志喜各一首·其一》:“槐分世谱几千叶,兰茁庭阶第一孙。佳气充闾连故里,德星炤夜自初昏。两朝旧笏龙光远,万卷遗书手泽存。燕翼不须厪作室,于公只合再高门。”见《归田稿》(《四库全书珍本》四集第339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卷7,页18b—19a。

[105]见(明)钱德洪编、罗洪先考订:《阳明先生年谱》,下卷,页772。

[106](明)夏浚《简钱绪山》:“《阳明先生事略》,录似(以)请教。辟之传神,公所述《年谱》必得其真,兹所编撰,特表其立朝与经世大节,用见真儒实学,非偶然也。惟公一览教之,幸甚!”《重刻月川类草》(《四库未收书辑刊》五辑第1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卷10,页381b。

[107](明)夏浚:《归越录题引》,《重刻月川类草》,卷5,页313d。此《题引》作于嘉靖己未(三十八年1559)。

[108]《钱德洪语录诗文辑佚》,见钱明编校整理:《徐爱、钱德洪、董澐集》,页139。

[109](明)高攀龙:《三时记》,见《高子遗书》,卷10上,页36a—36b,光绪二年重刊本,傅斯年图书馆藏。高氏有《王文成公年谱序》,见《王阳明全集》,卷41,《序说·序跋》,页1610—161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