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王阳明的良知学说 > 二无确定年代02(第2页)

二无确定年代02(第2页)

[149](清)蒋叙伦等修、萧朗峰等纂:《兴国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卷22,《名宦》,页691—692,道光四年刊本。

[150](清)陈焯辑:《湘管斋寓赏编》,收入在黄宾虹、邓实编,《美术丛书·四集八辑》(上海,神州国光社,1928),卷2,页106—107。

[151](清)吴葆仪等修、王严恭等纂:《郧阳县(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卷5之3,《官师·宦绩》,页226b—226c。

[152]管州《三江徐公赞》:“公同兄三溪公(徐珊)从学阳明夫子。”徐华润编纂:《姚江徐氏宗谱》(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硏究所图书馆,1986),卷5,《乡贤像赞》,页15b。

[153](明)钱德洪《笑亭徐公赞》:“君讳汉,肃夫公子也。学绍箕裘,良知冥契,所与友善者,独阳明夫子一人。”徐华润编纂:《姚江徐氏宗谱》,卷5,页26b。

[154]《寄希渊》,见吴光等校:《王阳明全集》,卷4,《文录一》,页159。

[155](清)裴景福:《壮陶阁书画录》,卷10,《明王阳明手札册》,页662b—663a。亦收入在(清)莫绳孙辑:《胜朝越郡忠节名贤尺牍》(明代名人尺牍选萃·第7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页187—188。

[156](清)程嗣章:《明儒讲学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29)(台南,庄严文化,1997),页602d。

[157]见上海图书馆编:《上海图书馆藏明代尺牍》(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页1—5。

[158](明)费宏有:《毛贞甫砺斋》诗,《明太保费文宪公诗集》,卷14,《六言古体》,页2a,明嘉靖刊本,傅斯年图书馆藏微卷。

[159](明)文徵明:《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公珵行状》,见(明)焦竑,《国朝献征录》,《都察院八·巡抚二》,卷61,页2603c—2603d。

[160](明)牛若麟修、王焕如纂:《吴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18)(上海,上海书店,1990),卷44,《人物·才识》,页608—610,崇祯刊本。

[161]《寄希渊(四)》,见吴光等校:《王阳明全集》,卷4,《文录一》,页159。

[162]见《明乡贤王御史遗事》,见《兴宁先贤丛书》(香港:兴宁先贤丛书校印处,1958),卷1,《祭文》,页3a。

[163]见《拟补王性之先生传略》,《兴宁先贤丛书》,卷1,《补传》,页9a。

[164]“(公)冒暑疾作,死于军。阳明哭之恸,如失左右手,解衣为殓,为文祭之。”见(明)刘熙祚修、李永茂纂,《兴宁县志》(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44)(北京,中国书店,1992),卷4,《献纪·崇祀乡贤列传》,页509b,崇祯十年刻本。

[165]此诗见钱明:《〈王阳明全集〉未刊佚文汇编考释》,页245。

[166]见(明)罗烗修、黄承昊纂:《(崇祯)嘉兴县志》(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卷7,《寺观·郁秀道观》,页292c,崇祯十年(1637)刻本。

[167](明)释广宾:《杭州上天竺讲寺志》(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5),卷14,《诗文纪述品》,页7b。

[168](明)释圆济:《金山集》(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7)(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卷1,页754c—754d。

[169](明)王恕辑、沈诏增删:《石钟山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75)(济南,齐鲁出版社,2001),卷1,《五言绝句》,页631d,明刻本。此诗刻在下石钟山,在县北一里许。见(清)范之焕等修、陈启禧等纂:《湖口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9),卷1,《地舆志·山川》,页73;及《地舆志·古迹》,卷1,页144。

[170](清)范之焕等修、陈启禧等纂:《湖口县志》,卷16,《游览》,页1245—1246。

[171](清)佚名纂修:《当塗县志补遗》(孤本旧方志选编·18)(北京,线装书局,2004),《诗余》,页647,清抄本。

[172](清)张海等修、万橚等纂:《当塗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卷5,《山川》,页206。

[173](清)梁启让等修、陈春华等纂:《芜湖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3),卷22,《艺文志·诗》,页1484—1485,嘉庆十二年(1807)重修、民国二年(1913)重印本。

[174](清)梁启让等修、陈春华等纂:《芜湖县志》,卷6,《古迹志》,页407—408。

[175](明)胡缵宗纂修:《安庆府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185)(台南,庄严文化,1996),卷16,《艺文志》,页519a,旧钞本。

[176](明)胡缵宗纂修:《安庆府志》,卷16,《艺文志》,页519a。

[177](明)胡缵宗纂修:《安庆府志》,卷16,《艺文志》,页519a—519b。

[178](清)段中律等纂修:《青阳县志》,卷6,《艺文志·五言律》,页1169;亦见章贻贤编纂:《德庆三编·章氏会谱》(中国家谱·1B—17)(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硏究所图书馆,1986),卷16,《诗》,页28b,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179](清)段中律等纂修:《青阳县志》,卷6,《封域志·山川》,页127。

[180]章允贤字号及简历见章贻贤的“按语”,分见于《章氏会谱》,卷16,《诗》,页28b;卷9,《祭文》,页6a。

[181](明)李开先:《泾野吕亚卿传》,见《李开先全集·闲居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卷9,页734。

[182](明)罗洪先:《别周龙冈语》,见徐儒宗编校整理:《罗洪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卷15,页651。

[183]“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勘:《明实录》(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6),卷176,《武宗实录》,页3437—3439。

[184](清)闵燮等编纂:《繁昌县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卷18,《备遗》,页896,康熙十四年(1675)重修刊本。

[185]阳明有《又次邵二泉韵》诗,而《九江府志》于此诗记云:“王文成公七古一首计八韵,有‘种莲采菊两荒涼,慧远陶潜骨同朽’之句,字径数寸,草书如龙蛇走,末署‘正德庚辰三月廿日阳山人识’。”见(清)达春布修、黄凤楼纂:《九江府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卷50,《艺文·金石》,页1113c,同治十三年刊本。

[186](清)单履中纂修:《铜陵县志》(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笈丛书·5)(北京,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卷16,《艺文下》,页755a,乾隆十二年(1747)刻本。

[187]何氏诗云:“千年燕洞碧岩中,攀历烟萝冶兴浓。剧爱名贤诗格好,谪仙重觏拂松风。”(清)单履中纂修:《铜陵县志》,卷16,《艺文下》,页755a。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