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法国大革命史豆瓣 > 译者序(第2页)

译者序(第2页)

索布尔逝世后,陆续出版了他生前已完稿的《文化与法国革命》第2卷(1982):《法国革命》;第3卷:《拿破仑时期的法国》(1983)。这部1600多页的巨著包含他对18世纪后半至19世纪初叶法国历史研究的结晶。这是一部法国从封建末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真正社会史,它具体描述各阶级状况的演变和斗争,以及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逐步形成。图文并茂,年表及参考书目齐备,科学与文化大事罗列无遗。

另一部著作《革命者画像》(1986)是索布尔在1958—1982年间所写的短文、序言和讲演,内容集中在对革命人物的素描和评论,包括德穆兰、圣茹斯特、昂姆、库通、罗伯斯庇尔、埃贝尔、格雷古瓦尔修道院长克卢茨、塔里安夫人。索布尔从未写过一本革命者的传记,他曾对我说:“写传记比写一部历史更难,有一个出版社曾约我写一部丹东传,我犹豫不决,最后终于谢绝了。”从这些人物画像中,我们可以大致看出索布尔评论历史人物的观点和方法。他从不苛求于古人,包括对塔里安夫人那样的多变人物;也不美化革命者,例如他指出圣茹斯特的严重缺点:不了解经济问题,缺乏历史观点。他认为“历史家不是检察官,史学的责任不是审判,而是使人理解。”[25]

我第一次结识马利乌斯(最亲密的朋友都这样称呼他)是在1979年5月。此后3年,我每年都有机会和他晤叙:1980年在布加勒斯特,1981年在北京、上海,1982年又在巴黎,每次都受到了极大教益。有一件事使我铭记终身:1979年5月中我抵达巴黎那天(距前一次访问法国已隔了23年),索布尔刚从亚眠讲学回来,马上到巴黎大学附近我的住处来看我,一见如故。他的坦率的谈吐和平易近人的风度立即使我感到十分亲切,彼此虽系初交,却毫无隔阂。那天傍晚,他在带我去进餐的路上,顺便参观了他引以自豪的亨利四世中学。在这所著名学校,索布尔曾任教多年,一边教书,一边撰写他的博士论文——《共和二年的巴黎无套裤汉》(他的老师乔·勒费弗尔也在该校教过书)。他那热爱教学的精神,忘我地指导青年从事历史研究的责任感,特别是他对历史科学在培养公民品德方面的作用的信念,一直维持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天。

今年杜桑节(类似清明节),11月2日,我到拉舍兹神父公墓马利乌斯坟上凭吊致敬,他逝世已整整5年了。墓碑上只刻着几个朴素的字:“阿尔贝·索布尔法国革命史家”。我惊奇地发现,葬在索布尔左右两旁的是两个浙江人。一位陪我同去但从未见过索布尔的文学家对我说:“你说对了,索布尔确实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但还应加上一句:中国人民也是索布尔的好朋友。”

张芝联

1987年12月

[1]阿·索布尔,《法国大革命史论选》,王养冲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

[2]端木正译,三联书店1956年版,书后附有索布尔1954年发表的论文《法国革命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译文。这部著作为我国大学历史系参考书,流传颇广。据索布尔自己回顾,撰写此书时虽然企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阐述,但还没有摆脱学院派的影响,特别是马迪厄的影响,因此存在一些缺点。

[3]张芝联,《巴黎的长裤汉。1793—1794年人民运动史资料》(书评),《历史研究》,1957年第2期。

[4]严武译,何兆武校,《世界历史译丛》,1979年第2期。

[5]张芝联,《漫谈当代法国史学与史学家》,《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

[6]该书第1版出版于1958年,共1168页,第2版出版于1962年。意、德、英、苏诸国均出版此书节译本。论文导师乔治·勒费弗尔亲自为该书写评介,见《法国革命史年鉴》,1959年第156期。

[7]D·盖兰,《第一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资产阶级与“赤膊汉”(1793—1797年)》,2卷,巴黎:伽利玛出版社,1946年初版,1968年新版。

[8]《巴黎各区文件简目。1790年—共和4年》,法国革命经济社会史委员会出版,1950年。

[9]英国历史家鲁德(Rudé)和科布(Cobb)、挪威历史家特纳森(Tonnesson),都在索布尔的论文发表后写出有关法国革命时期人民运动的专著。

[10]索布尔关于农民问题的著作汇集在他的《法国革命的农民问题1789—1848年》(论文集)中,巴黎:马斯贝罗出版社,1976年。在索布尔的指导下,出版了一本由他的学生撰写的《法国革命的农民史论文集》,巴黎:社会出版社,1977年。索布尔为此书写了一篇长序。

[11]参看索布尔在第15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1980年8月布加勒斯特)上提出的论文:《拿破仑欧洲时期的土地所有制与土地状况——以法国为例》,见大会报告Ⅲ,页379—407。

[12]索布尔,《法国革命的农民问题1789—1848年》(论文集),巴黎:马斯贝罗出版社,1976年,页440。

[13]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页373—374。

[14]参看索布尔,《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法国革命和过渡的道路问题》,译文见《世界历史译丛》,1979年第2期。

[15]参看《巴贝夫与巴贝夫主义诸问题》,1960年第11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讨论会文件,巴黎:社会出版社,1963年。

[16]昂姆是立法议会与国民公会议员,共和历发明人之一,因赞助共和三年牧月起义被判死刑而自杀。参看《吉贝尔·昂姆(1750—1795)及其时代》,1965年克莱尔蒙文学院吉贝尔·昂姆讨论会文件,法国大学出版社,1966年。

[17]参看《罗伯斯庇尔》,1965年第1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罗伯斯庇尔讨论会文件,罗伯斯庇尔研究会出版,1967年;《圣茹斯特讨论会文件》,罗伯斯庇尔研究会出版,1968年。

[18]发表于《法国革命史年鉴》第162期,1960年10—12月号。收入索布尔,《理解法国革命》,巴黎:马斯贝罗出版社,1981年,页147—167。

[19]参看《巴贝夫手稿与已出版著作总目录》(与达林、萨义达合作),法国革命经济社会史委员会出版,1966年。

[20]索布尔,《传统的大革命史编纂学与修正的企图》,见《法国大革命史论选》,页168—191。

[21]关于索布尔对督政府和拿破仑研究的贡献,参看端木正,《近年来国外拿破仑史学的一些动态》,《历史研究》,1978年第6期。

[22]这一卷出版于1976年,巴黎:法国大学出版社。

[23]索布尔,《文化与法国革命》第1卷:《旧制度的危机》,巴黎:阿尔多出版社,1970年,页34。

[24]同上书,页36。

[25]《革命者画像》,巴黎:社会出版社,1986年,页131。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