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在我看来,文学政治在18世纪法国的出现,固然和托克维尔所批判的中央集权的膨胀与政治自由的消亡密不可分,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旧制度的法国到处充斥着特权和不公。文学政治的核心特点,终究还是对自由与平等的热切追求。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抨击文人对理性的、抽象的与普遍的原则的执着追求,因为超越党派、利益、历史、宗教和道德的批判正是他们的天职所在。让文人回归现实、回归理性的最好方式,就是让政治自由与社会平等的理念在社会中生根发芽,在每一个公民的心胸激**回响。这或许是法国大革命为我们提供的最大教益,这也是托克维尔毕生追求的目标。
[1]乐启良,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2]罗伯特·帕特南的汉译作品主要有:《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独自打保龄:美国社区的衰落与复兴》,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992年即已译为汉语,并由著名法国史专家张芝联先生作序。(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商务印书馆,1992)
[4]“EienavecPierreRosanvallon,SurquelquessdetraversedelapeiqueenFrance”,Raisonspolitiques,No。1,février2001,pp。49-62。
[5]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311页。
[6]参见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三编,第一、二章。
[7]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236页。
[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53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爱弥尔·法盖指出,神职人员在18世纪依然深得民心,1789年自由色彩最为浓厚的陈情书多出自于他们之手,并且在革命之初与资产阶级齐心协力;唯有在复辟王朝以后,反教权主义才在民众当中真正流行开来。(EmileFaguet,Politiqueetmoralistsdudix-omeIII,Paris:Bovieurs,p。98。)
[10]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200页。
[11]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174~175页。
[12]参见卡尔·贝克尔:《18世纪哲学家的天城》,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13]对于绝对君主制的拥护者及其反对者之间的争论,参见:JaquesdeSaint-Victor,Lesraessdelaliberté:Ledébatfran?aiseoublié1689-1789,Paris:Perrin,2007。
[1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16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5]JohnEmerichEdwardDalber-A,LeTheFreion,BatocheBooks,1999,p。12。
[16]Sieyès,Vuessurlesmoyensd'éxe'tlesreprésentantsdelaFradisposeren1789,Paris,1789,p。28。
[17]KelbertOelsicesurlaViedeSieyes,Paris,LibrairieMaradan,L'AnTroisième,p。12。
[18]西耶斯:《论特权第三等级是什么?》,7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19]Sieyès,Prélimiitutionfran?aise。Receetexpositionraisosdel'hommeetdu,UK:PergamonPress,pp。7-10。
[20]参见埃德蒙·柏克:《法国革命论》,117~119、146~14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1]AugustindeBarruel,Mémoirespourserviràl'histoiredujae,Hamb,5Vol。,P。Fauche,1798-1799。
[22]H。泰纳认为,法国革命者不过是启蒙哲学家的蹩脚学生,从不怀疑其立法原则的合理性与现实性,“他们既不提供客观的事实,也不作准确的论证。甚至,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他们之所以站到台上发表演说,乃是为了处理实际的事物。”(HippolyteTaine,LesinesdelaFraemporaine:laRévolution,tome1,Paris,LibrairieHachetteetCie,1888,p。161。)
[23]参见雅克布·塔尔蒙:《极权主义民主的起源》,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24]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7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5]参见同上书,上卷,4~5页。
[26]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311页。
[27]ErRenan,Souvenirsd'edejeunesse,Paris:-Lévy,1923,pp。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