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德国悲剧的起源 > 三(第2页)

三(第2页)

[28][奥]约瑟夫·菲利克斯·库尔兹:《普姆菲亚公主》,1页,Wien,1883。

[29][西]洛伦茨·格拉蒂安:《聪明的天主教政客斐迪南》,123页,Breβlau,1676。

[30]参见[德]威利·弗雷明:《安德列亚斯·格吕菲乌斯与舞台》,386页,Hallea。d。,1921。

[31][德]安德列亚斯·格吕菲乌斯:《悲苦剧集》,212页,Tübingen,1882。

[32]参见[奥]马尔库斯·兰道:《希律王与玛丽安娜戏剧》,载《比较文学史杂志》,1895(8)。

[33]参见[德]威廉·豪森斯坦:《论巴洛克精神》,94页,Mün,1921。

[34][德]赫尔伯特·许萨尔茨:《德意志巴洛克文学: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31页,Leipzig,1924。

[35][德]丹尼尔·卡斯帕·封·罗恩斯坦因:《索夫尼斯贝》,73页,Franckfurth,Leipzig,1724。

[36][德]安德列亚斯·格吕菲乌斯:《悲苦剧集》,213页,Tübingen,1882。参见[德]约翰·克利斯蒂安·哈尔曼:《悲苦剧、滑稽剧和牧人剧》,86页,Breβlau,1684。

[37][奥]约瑟夫·施特拉尼茨基:《维也纳政治嬉闹剧》,301页,Wien,1908。

[38][德]乔治·菲利普·哈尔斯多尔夫:《诗歌漏斗》,84页,Nürnberg,1648。

[39][德]尤里马斯·威廉·青克格雷夫:《寓意画选》,图17,Franckfort,1624。原文为法文。——译者注

[40][法]克劳德·索迈兹:《查理一世之敕辩》,Paris,1650。

[41]参见[德]保尔·施塔赫尔:《塞内卡与德意志文艺复兴时期戏剧:16、17世纪文学史与风格史研究》,29页,Berlin,1907。

[42]参见[德]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莱辛全集》,第7卷,7页等,Berlin,1839。

[43][德]约翰·克利斯蒂安·哈尔曼:《悲苦剧、滑稽剧和牧人剧》,27页,Breβlau,1684。

[44]同上书,112页注释。

[45][德]西格蒙德·封·比尔肯:《德意志言谈与文学艺术》,323页,Nürnberg,1679。

[46][德]格奥尔格·哥特弗里德·盖尔维努斯:《德意志文学史》,553页,Leipzig,1872。

[47]参见[德]阿尔弗雷德·封·马丁:《萨路他提的劝谕文“论暴君”:一个文化史研究及文本编辑》,48页,Berlin,Leipzig,1913。

[48][德]威利·弗雷明:《安德列亚斯·格吕菲乌斯与舞台》,79页,Hallea。d。,1921。

[49]参见[德]康拉德·布尔达赫:《宗教改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两篇关于现代教育与语言艺术的基础的论文》,135~136页,215页注释,Berlin,1918。

[50][德]乔治·波普:《论17世纪德意志诗学中的戏剧概念》,80页,Leipzig,1895。

[51]参见[意]尤里乌斯·凯撒·斯卡里格:《诗学七书》,333~334页,Genf,1617。

[52][法]博韦的文森:《口语与书面语综述》,287页,Duaci,1624。原文为拉丁文。——译者注

[53]原文为拉丁文。——译者注

[54]原文为拉丁文。——译者注

[55][德]弗兰茨·约瑟夫·莫涅:《中世纪的戏剧》,336页,Karlsruhe,1846。

[56][法]克劳德·索迈兹:《查理一世之敕辩》,642~643页,Paris,1650。原文为法语。——译者注

[57][德]威利·弗雷明:《德语区的耶稣会戏剧史》,3~4页,Berlin,1923。

[58][西]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卡尔德隆戏剧集》,第1卷,295页,Berlin,1815。

[59]在这里,本雅明把悲苦剧“Trauerspiel”拆成了“Trauer”(悲苦)+“Spiel”(戏演)。“Spiel”本身兼有表演和游戏之意,下文中依据语境来翻译。——译者注

[60][德]丹尼尔·卡斯帕·封·罗恩斯坦因:《索夫尼斯贝》,13~14页,Franckfurth,Leipzig,1724。

[61][德]丹尼尔·卡斯帕·封·罗恩斯坦因:《索夫尼斯贝》,8~9页,Franckfurth,Leipzig,1724。

[62]“admailoriam”,耶稣会的口号。——译者注

[63][西]卡尔德隆·德·拉·巴尔卡:《卡尔德隆戏剧集》,88~89页,参见90页,Wien,1813。

[64][德]汉斯·乔治·施密特:《弑君论,法哲学之一章》,92页,Tübingen,Leipzig,1901。

[65][德]约翰·克利斯蒂安·哈尔曼:《死尸絮语:先人诗歌与意大利墓志铭》,88页,Franckfurt,Leipzig,1682。

[66]参见[德]汉斯·海因里希·博尔歇特:《安德列亚斯·切尔宁,17世纪文学、文化史研究》,90~91页,Mün,Leipzig,1912。

[67][德]奥古斯特·布赫纳:《诗学》,5页,Wittenberg,1665。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