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自我管理能力训练的实训总结 > 第四章 自我计划管理(第1页)

第四章 自我计划管理(第1页)

第四章自我计划管理

第一节做好计划——未雨绸缪

学习目标

1。能明确计划的重要性。

2。能提升计划的执行力。

学习引导

约翰·戈达德的人生计划

美国的约翰·戈达德是著名的挑战者,他的人生计划故事几乎家喻户晓。洛杉矶郊区,15岁的孩子约翰·戈达德,拟了一个表格,表上列出了他的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驶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首乐谱;拥有一项发明专利;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为非洲的孩子筹集100万美元善款;参观月球……

约翰·戈达德为每一项编号,共有127个目标。

16岁那年,约翰·戈达德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20岁时,约翰·戈达德已去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潜过水。他还成了一名空军飞行员,到欧洲上空执行了33次作战任务。很快到了21岁,他已经在21个国家做过旅行。刚满22岁时,他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古墓。同年,他成为洛杉矶探险者俱乐部最年轻的成员,这时他开始计划最渴求的一次探险,也是他早年制定的第一目标:探索尼罗河。风险不言而喻。在考察尼罗河全程的旅程中,约翰·戈达德和伙伴遭受了河马的攻击,遭遇疟疾,同狂暴沙漠展开搏斗,驶过了许多危险的湍流险滩,还遇到一个携枪歹徒的追击。但是10个月之后,这3个“尼罗河人”(戈达德们自称)胜利地划出了尼罗河口,进入了碧波**漾的地中海。

戈达德说:“在这次旅途中,我领略了许多东西,关于自身,关于成功的喜悦,关于紧张充实的生活,它给了我去追求另外目标的动力。如果能事先预料所有危险,也许我们根本就不会走出帐篷。但是经过了一天天的努力,我们终于达到了目标,我想那正是接近生活的方法——把尽可能多的活动、知识、爱和友谊一点一滴地填进生活。”

约翰·戈达德按计划逐个地实现自己的目标,5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约翰·戈达德一生中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成员。

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戈达德本人有18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这些经历使我更深切地热爱生活,欣赏一切可能欣赏的东西。”他说,“人们往往在不知道怎样表达巨大的勇气、力量和坚韧性之前就结束了生活。但我发现,当你清醒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的那个时刻,你突然发现一个尚未发掘的力量之源,当你把它释放出来,就好比升华了一次灵魂。”

资料来源:岳川博。战略人生规划。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问题1:约翰·戈达德的人生计划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有人说做了计划,重在执行。你是怎么认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雨绸缪

《诗经·幽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绸缪”:紧密缠缚,引申为修补。描写一只失去了自己小孩的母鸟,仍然在辛勤地筑巢,其中有几句诗的意思是说:趁着天还没有下雨的时候,赶快用桑根的皮把鸟巢的空隙缠紧,只有巢坚固了,才不怕人的侵害。后来,大家把这几句诗引申为“未雨绸缪”,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事先准备,以免临时手忙脚乱。

资料来源:何世平。也谈未雨绸缪与临渴掘井。档案,1984(03)。

问题:试举一个你在现实中“未雨绸缪”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

1。任务描述

教师根据班级人数分成4~6个小组,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组织辩论赛的整个过程。学生根据辩论赛的要求及规则准备有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做计划”和“计划不如变化快,不做计划”两个辩题的辩论材料(教师提供和网上查询),最后抽签决定辩论题目和辩论的对手组。

2。任务目标

1)提高学生对于计划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自我口语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

3。任务规则

1)班级按照教师要求分成6~10人的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辩论赛要求准备辩论资料,时间35分钟。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