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第二版第一章试题含答案 > 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念与原则(第2页)

第二节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念与原则(第2页)

图5-6幼儿的绘画墙

图5-7幼儿在涂鸦

图5-8活动区的折纸示意图

图5-9幼儿在共同讨论怎么折船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兴趣、经验、能力、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甚至在学习方式上也有所不同。如有的幼儿喜欢独自琢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有的喜欢与其他小朋友一起争论,共同探索;有的幼儿听觉记忆效果好,有的视觉记忆效率高……适合幼儿的环境必须尊重差异,让不同幼儿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显然,这样的环境必须是多样化的,而创设这种环境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创设丰富的活动区环境。一定数量的活动区能给不同需要的幼儿提供自由选择的可能性,让他们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活动区中不同难度的操作材料、活动内容,能适合能力强弱、能力倾向不同的幼儿。

(三)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幼儿园环境应是幼儿与教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共同合作、共同参与创设的(参见图5-10、图5-11)。幼儿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参与创设环境是幼儿的权利;家庭、社区的参与是开放的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特征。

图5-10幼儿积极地布置墙面

图5-11师幼合作画海报

一个好的环境仅仅是让幼儿喜欢还不够,它还应当是幼儿自己参与创设的。环境的教育性不仅体现在已经成熟的环境中,也体现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幼儿的参与能够:

第一,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和主动性。因为让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这一事情本身,就在向他传递一个重要的、甚至对其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信息:“我们是这个环境的小主人,我们有能力影响自己的生活!”《儿童权利公约》指出,儿童有权利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正是践行公约的这一精神。如果让幼儿从小在包办的环境里生活,幼儿只会变得依赖,认为环境完全是大人控制的,自己对环境是无能为力的,其主体意识和主动活动的能力都会被扼杀。

第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能切实地体验到自己的做事态度与能力对集体的影响。比如大家一起收拾活动室,擦桌子、扫地、整理玩具,把活动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一过程会使幼儿实际地体验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而当自己负责的事情没有做好而影响了全班时,他们就会真切地体验到责任意味着什么。如果没有亲自的参与,这个环境与己无关,幼儿也不会真正去关心这个环境,不能学会负责任。

第三,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环境的创设要依靠大家的力量,其过程是幼儿感受集体的力量,发展合作意识与实际能力的好机会。如布置活动室墙饰,大家分工合作,有的剪、有的画、有的贴。为了让墙面布置得很漂亮,幼儿不能光顾自己做,还必须商量、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帮助、齐心合力。即使是在小班,教师也能够组织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合作的氛围。

贯彻这一原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应当看到,幼儿的参与是他们的权利,不是简单地让他们“帮忙”。教师和幼儿都是环境的主人,幼儿园环境创设既是教师分内的事,也是幼儿分内的事,绝非只是教师一方做主。但是,幼儿被剥夺这一参与权利的现象并不少见。在一些幼儿园中,室内外墙上都是教师精心绘制的精美壁画,连幼儿园树上挂的名称牌、小农场里的班级牌、菜名牌等,都看不到一点儿幼儿参与创设的痕迹。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头脑中的“幼儿无能论”。不少教师认为,幼儿年龄小,什么也不会做,让他们参与多是添乱,还浪费时间,不如自己两下准备好了,让他们多点时间活动。有的教师也认识到应当让幼儿参与,但多是挑选几个所谓能力强的幼儿,在教师的指挥、监督下,按教师的意图行事,即使在大班也鲜有放手让幼儿去独立尝试设计、创作环境的。幼儿是在行动中发展的,如果他们永远只是旁观者的话,就永远不会变得能干起来。在不少幼儿园中,幼儿不仅参与环境创设,而且参与的水平逐渐提高。如四川某乡村幼儿园的幼儿,为把室外玩具收拾好,自己用图的形式标出每种器材的放置区,贴在墙上(参见图5-12、图5-13)。另外,教师对“环境美观”的认识也要克服成人中心,不能完全用成人的审美标准来衡量环境创设的好坏。如幼儿园墙饰的好坏,不在乎画得多么精美,不在乎幼儿的作品看起来多么“乱糟糟”,幼儿参与投入的态度、特别是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体意识、主动性,才是衡量环境质量最重要的东西。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教会幼儿一些参与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如何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动手制作物品、装点环境,如何与别人合作等,并让幼儿有机会实践这些技能,在参与中获得发展。

图5-12这是放圆圈的地方

图5-13这是放长板玩具的地方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参与性原则除幼儿的参与之外,家庭与社区的参与、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进来,幼儿园内部环境才能变得更加开放,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更加强化教育幼儿的力量(请参阅本章第五节的内容)。

(四)发展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定要落实到教育效果上,而不能搞花架子,追新潮、赶时髦,好看而不好用,低效甚至无效。幼儿园环境的发展性可以说就是有效性,它主要表现在创设的环境能多大程度被幼儿利用,发挥促进幼儿发展的功能,而不是徒劳无益甚至阻碍幼儿的全面发展。要保证创设的某个环境能够真正具有发展性,需要不断反思:幼儿按创设的意图利用了环境吗?即幼儿在环境中干什么了,达到创设的目的了吗?有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换言之,主要就是要做到:一是在深入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创设环境(参阅本节的“适宜性原则”);二是注意观察幼儿在怎么使用这个环境。如活动中是否按教师原本的意图利用了环境?如果没有的话,那他们怎么做的?幼儿的做法是不是合理的、甚至是有创意的,也就是说,是环境设计的问题还是幼儿自身的问题?等等。不能认为创设了环境就一劳永逸,对幼儿的情况不看不问,毫不关心;三是让环境始终保持在动态的变化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教师必须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通过不断地调整环境来解决问题。

例为了让幼儿养成自觉喝水的良好习惯,某园创设了喝水的墙饰,还准备了一些小五星,幼儿每喝一杯水,就能在自己的小盒里放个小五星。这一墙饰很受幼儿欢迎,明显促进了幼儿的喝水行为(参见图5-14)。但进一步观察发现,有的幼儿每次只喝了一口水就放一个小五星,显然,对小五星的兴趣使幼儿的行为偏离了老师的意图。于是老师及时在旁边增加了一个杯子图,杯子上用红线标出了水的高度,并告诉幼儿:“如果水低于这条线,不可以放小五星。”就这样,在不断的改进中,这一墙饰有效地发挥了作用。

图5-14喝水墙饰

再如,不少幼儿园盥洗室水槽的墙上都贴着洗手图。但是,观察了若干幼儿的洗手过程后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幼儿是看了图来洗手的。当被问及“你怎么不看洗手图呢?”幼儿的回答是:“看不懂”“我会洗手”“我不知道是洗手图”,等等。然而,教师似乎没有去留意这个图是否被幼儿利用,也没有去思考它是否需要继续贴在那里,是否有别的办法能够替代它。

另外,还要警惕一个倾向,就是认为环境只要让幼儿快乐就万事大吉,把“快乐”作为唯一的目标,而不关注幼儿是否真正得到了应有的发展。仓桥先生曾经这样告诫幼教同行:“幼儿园是一个具有极大快乐的地方——幼儿园的保育无疑还超越这一快乐,给予幼儿以大量自我充实的机会,据此我认为幼儿园才具有深刻的意义。”幼儿园环境必须让幼儿快乐并发展着,向着教育目标的方向不断进步,否则幼儿园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而可以让公园的儿童乐园或娱乐场所的嘉年华来替代了(可参阅第四章第二节“关于兴趣”的内容)。

(五)低成本原则

低成本原则是指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有质量地发展。

低成本原则决不应当仅仅被视为一个经济问题,也不能认为这一原则仅仅适用于贫困地区的幼儿园,它是我国所有幼儿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一个事关遵循科学发展观,建立符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的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倡导全社会低碳生活,节约资源,爱护环境;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建立节约型社会。作为教育机构的幼儿园,无论经济条件好还是差,都理所应当创设符合国策的、代表先进理念的低成本有质量的教育环境,坚决抵制华而不实的、昂贵奢侈的“土豪”式环境;抵制表面光鲜而实际上脱离幼儿特点的、不实用、不环保的摆饰型、招徕型环境;抵制盲目追求高标准的硬件设施,不适当地拔高建筑标准,并由高成本导致高收费的不良倾向。如果幼儿园在创设环境中一味追求高档化、贵族化,把良好的教育环境误解为奢侈的物质环境的话,势必会使幼儿教育误入歧途,会严重地误导家长与社会的教育价值观,给我国幼教的可持续发展造成恶劣影响。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陈鹤琴先生就曾对当时幼儿教育存在的“富贵病”“花钱病”提出过尖锐的批评。“幼儿园环境好坏的关键在于它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而不在于花钱多少、外国货有多少。”他们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废物利用、一物多用,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功效,创设低成本有质量、低成本高质量的环境方面,我国幼教工作者已经积累了许多很好的经验。有的经济条件很好的城市园坚持活用废旧材料制作有趣的玩具、教具,利用自然材料布置教室,创设了充满智慧与创意的环境,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上海某幼儿园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玩具“迷宫”(参见图5-16)深受幼儿喜欢,还获得了全国教玩具比赛一等奖。很多农村幼儿园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因陋就简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能够快乐地游戏,健康幸福地成长。如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就地取材,用河沙、石头修沙坑,让幼儿用树枝在沙上画画、写字;用剥了玉米粒的玉米棒子练数数、当“手榴弹”练投掷、做成“拉力器”练臂力;在竹筒里装上沙、小石子或豆子等不同物质让幼儿去摇、去掂,区分不同的声音或重量,用箩筐、旧轮胎作秋千;农村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植物、蔬菜、各种家禽动物更成为发展幼儿情感、增长知识的活教材。这些环境创设经验大大丰富了我国幼儿教育的实践。

图5-15农村幼儿园的沙坑、秋千、沙袋等

图5-16幼儿在纸盒迷宫里快乐地游戏

在低成本创设环境时,除了做到少花钱多办事之外,还应当注意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实实在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事情上,而不能不顾本地区、本园的实际情况,盲目攀比,追求形式。比如,美化环境是必要的,但一股风都去建假山、搞雕塑就大可不必。特别有的幼儿园,本来空间就不宽敞,结果还让假山占去了一大块本该供幼儿游戏的户外活动场地;农村、山区幼儿园花钱添置一些玩具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盲目模仿城市园,购置一些攀爬梯之类的玩具的话,就不符合本地的实际了,因为农村山区的幼儿有树爬、有山登,根本不缺乏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