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李季湄第二版 > 第三节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02(第4页)

第三节 幼儿和教师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02(第4页)

3。利用见习机会,实际观察、分析一名幼儿的发展状况,并与教师和幼儿家长交流。

4。利用见习机会,实际考察一日活动,看看教师如何使用直接和间接的教育方式的。

5。试和一个幼儿交谈,体验一下怎样才能把交谈进行下去。

三、收集与幼儿交谈的策略和优秀例子,记录下来作为资料保存。

资料链接

小资料1

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北京师范大学叶子

如何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每个教育者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我们认为,宜重视以下方面:

首先,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在幼儿园中,幼儿不想、不能,甚至不敢活动和与教师自由、愉快地交往,任何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此可见,教师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积极师幼互动的建构。为此,教师必须按照《纲要》的基本要求,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调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决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同时,教师对幼儿的作用和影响只有通过幼儿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反应才可能真正对幼儿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好教师和幼儿在师幼互动中主动的、相互作用的主体间关系,摒弃以往教师主要影响和控制幼儿的被动关系,无疑是实现利用师幼互动积极促进幼儿发展的关键和前提。

其次,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师幼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建构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能否对对方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幼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的基本条件。任何行为如果得不到对方的注意和关注,其发挥作用的可能和余地都不会太大。而许多研究也指出,相对消极行为和积极行为而言,在师幼互动中,如果教师对幼儿发起的互动行为没有任何反应,则对幼儿的影响和控制是最差的。

此外,尤其要重视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师幼互动是师生间的相互作用,其中,不管是师生相互认识、相互作用的行为还是由此形成的师生关系,无不与师生的情感交流直接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也表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效果也更好。“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对这一事实的体现。而不良的情感氛围,则会使互动双方产生压力、相互疏远,互动性质和效果也不会理想。特别是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更为明显。

而在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中,教师尤其需要认真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之间的关系。不少教师尽管承认幼儿是师幼互动的主体,也意识到了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互动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其中,非常突出的问题就表现在对幼儿主体发展的形式和实质间关系的错误认识上。一些教师以为让幼儿主动发展就是放手,或不干预幼儿的活动,让幼儿自己自由发展。或简单地将幼儿形式上的“动”和实质上的主动相等同。如认为让幼儿“动”起来就是主动发展等。这些误区的存在,直接表现在师幼互动中。一些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缺乏实质性的指导,或简单地组织一些让幼儿有机会“动”的活动,但对其在幼儿主体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并未有足够的意识和重视。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师幼互动决不仅仅是幼儿主体建构和发展的过程和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主体发展,师幼互动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

(引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有删节)

小资料2

和幼儿沟通的技巧

与人对话沟通,虽然是每天都要做的事,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好,因为人们往往忽略了沟通原来也需要有技巧,信息才能有效地传达。教师和幼儿说话时所持的态度、所使用的语言,都是沟通的技巧。以下都是沟通时需注意的事项:

1。要熟记每个幼儿的名字;

2。说话的语调和速度要恰当;

3。要选用适当的语言;

4。说话态度要友善;

5。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

6。要善于倾听。

现逐项加以说明。

要熟记每个幼儿的名字

和幼儿说话时,如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幼儿会感到自己受重视,备感亲切,从而对教师的话作出积极的回应。教师呼唤幼儿的名字时,应以他们在园中登记的名字为准,不要以绰号呼唤他们(绰号多少含有取笑成分,对幼儿不够尊重),也不要以乳名呼唤他们,老师应该是有别于他们家里的人,幼儿也需要习惯自己的姓名。

教师和幼儿说话时,如果能叫出他的名字,他会感到自己很受重视。

说话的语调和速度都要恰当。音调自然,有时可以用高低缓急等表达方式来使语言形象化;音量不要大得令人听来不舒服或细微得听不到,在重要的地方要加强语气;有时也可以运用停顿,幼儿听到教师停下来不说话,会觉得好奇,这就达到了制造悬念、吸引幼儿注意的效果。

要选用适当的语言

幼儿的语言仍在发展阶段,较难听懂复杂的语句,因此教师使用的语言要简单明确,用词生活化而不流于庸俗,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教师也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说得太多,说话太多,会使幼儿感到厌倦,无心听讲。

说话态度要友善

教师说话时,态度要友善,尽量用言语表达自己对幼儿的支持,例如说:“我很喜欢听你的描述,相信小朋友也会喜欢”,“××这次说得比上次进步多了”,“你这次说得很清楚”等。当遇到幼儿有不好的行为时,切忌用说话去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例如不宜说:“××的耳朵丢了,根本没听到老师说过些什么。”

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

没有经验的教师可能因紧张而没有望向幼儿,切勿让它形成习惯。目光接触本身便是一种沟通方式,教师要保持与幼儿的目光接触,而且不要只停留在个别幼儿脸上,要使每一个幼儿都感觉到教师在注意他。和幼儿说话,要尽可能蹲下来,使彼此的目光接触保持同一水平。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站立着就不大恰当,因为幼儿要仰起头,才能看到教师的脸孔,这会使他们感到不舒适,教师坐下来会较适合。

要善于倾听

教师如能耐心地倾听幼儿的说话,幼儿便会乐意与教师沟通,也会对教师发出的信息作出积极的回应,例如用心听,并进行思索。事实上,教师如果期望幼儿用心听她的话,那么她便要以身作则,在幼儿面前树立个好榜样。

(引自《幼儿课程(香港理工大学学前教育系列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小资料3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