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 > 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2页)

第五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2页)

5。活动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成功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能否引导儿童总结、反思,梳理并提升已有经验,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新的进步。

6。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或其他活动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连续性或螺旋递进,是否关注教学的后续效应,重视将教学延展到课堂之外的幼儿生活中,对幼儿的实际生活发生积极的影响。

7。教师对教案、活动的设计或指导等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是否切合实际、具体、有一定深度,并有利于对改进以后的教学切实地发挥作用。

三、课程评价的方法——怎样评

(一)评价方法的选择

幼儿园课程评价适宜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主要的方法是观察。同时,对话、成长资料袋、活动成果分析、家长访谈等多种方法共同配合使用。

为什么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宜以质性为主,重视观察呢?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有限,他们既难以准确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感觉或者情绪,也难以准确地理解成人提出的任务或问题;加之,幼儿远比成人情绪化,所以,他们是很难配合标准化测试的。正如日本幼儿教育家仓桥先生所说:“由于幼儿内心的特殊性,适用于成人的方法是不可能马上用于幼儿身上的。有人认为,将适合于成人的方法适当修改,即在量化方面作些改动,就可用于幼儿内心的研究,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特别是适用于研究成人内心的心理学方法能了解到多少幼儿真实的内心想法呢?对此我抱有深深的疑问。当然,应用心理学方法或许多少能知道一些幼儿内心的所思所想。或者说,也许可量化地测试幼儿内心世界的某些方面,但得到的结果的价值,是远远比不上对成人内心的研究结果的。幼儿完全不可能与成人相比,他们尚处于非分化状态。特别是因为幼儿内心最中心的、支配其内心活动的是本能或情意因素,所以幼儿的智力如同其情绪的奴隶一般。奴隶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取决于其主人当时的心情。幼儿情绪不稳定,故从某个测试所得到的结果就很难看到该幼儿的真实能力。如果是成人,一般不会受当时心情的影响,其测试结果大体上能反映出其平时的智力水平,而幼儿就不是这样了。”因此成人只有通过长期的仔细的观察,并辅以其他方式去分析、琢磨,才能排除许多假象或干扰,了解其外部表现所反映出的内心状态,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比较真实地评价他们。

(二)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方法

1。观察

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幼儿的行为、情绪情感表现、操作的情况、活动的状态等,以此对幼儿进行综合评价。

2。对话

教师通过开展与幼儿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幼儿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幼儿情感想法的变化。

3。成长资料袋评价

用成长资料袋或观察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一定时期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以发现幼儿的变化等。

4。幼儿作品分析

通过对幼儿各种活动成果(绘画、手工、积木搭建、泥工等)的分析,了解幼儿的活动过程、发展状况以及情绪情感方面的信息。

5。家园合作

家长是评价幼儿的最重要的信息源。可用多种方式,如面谈、问卷、电话、网络微信联系等,与家长联系,获得有关幼儿发展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为避免方法的局限性,在评价实施中要注意综合运用。

四、课程评价的注意点

(一)明确评价目的

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幼儿更好的学习与发展,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与需要,提供适宜的教育方案,而决不是为了把幼儿划分为三六九等,在幼儿中搞“排行榜”,给幼儿乱贴标签,甚至以筛选作为惩罚幼儿的依据。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

为了防止评价的片面性,一定要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而忽略幼儿情感、态度、社会性以及方法、实际能力等的倾向。

如在“糖和盐,不见了”的科学活动中,教师主要不是评价幼儿是否知道“溶解”这一现象或概念,而更重要的是评价幼儿在观察“溶解”现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现象的兴趣与好奇心、观察与思考的方法以及认真、细致、专注、积极的态度等。

(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

评价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倾向以及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不能以僵化的眼光看待幼儿。

(四)重视个体差异

为尊重每一个幼儿发展的独特性,评价必须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比较、相互攀比等,最好以幼儿自己的原有水平与发展现状作比较,关注每一个幼儿在其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重视幼儿在课程目标达成和活动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

(五)重视在活动中自然地进行评价

为减轻教师与幼儿的压力,获得更加真实的评价结果,应重视在日常活动、游戏、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自然地进行评价,特别要充分重视教师平时观察所获得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表现、对幼儿连续的定期观察和记录等,这些是评价的重要依据。不要只迷信标准化的评价工具,更不能在幼儿中滥用不科学的评价量表、测试工具等。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要注意发挥教师、家长以及幼儿的主动性,特别是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参与机会,接纳幼儿的看法,注意发展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七)多渠道收集信息

评价要尽量客观,避免偏见,这是对评价应持的一种科学态度。为此,应重视多渠道地收集不同方面的资料,汇集来自教师、幼儿、家庭等各方面的信息,如实地加以分析与描述。包括对幼儿长期连续的观察和记录、来自家长和其他教师提供的信息与资料、幼儿的学习作品与可见的活动成果、幼儿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资料、幼儿在不同活动组织方式中的表现(因为比起集体或小组活动来,在一对一的个别化互动情景中、教师所获得的信息可能会有质的不同)等,力求对活动效果或幼儿的发展的评价比较真实、客观、公正,以保证比较准确、全面地评价幼儿。

(八)关注过程

一是重视对幼儿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以及付出努力的程度。如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伴讨论、克服困难等。即使活动的最后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也应从幼儿体验宝贵经验的角度加以珍视,而不是仅仅重视最后的结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