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第2版答案 > 第四节 幼儿德育(第1页)

第四节 幼儿德育(第1页)

第四节幼儿德育

一、幼儿德育的概念

德育即道德教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蔡元培)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教育发展纲要》指出,“育人为本是我国教育的根本要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实现我国教育战略目标的重要主题,幼儿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幼儿德育是道德教育的起始阶段。但是,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其个体行为表现尚不宜笼统地上升到品德层次。如幼儿的说谎行为可能因其尚不能分辨真实与想象所致;把幼儿园的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回家,往往是因其还不懂得公物的属性或对自己欲望的自控能力比较差所致。因此,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幼儿德育应定位为: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以及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为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未来健全人格的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

二、幼儿德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幼儿德育的目标

幼儿德育的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发展其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以及活泼、开朗、友善的性格。

幼儿德育的目标符合幼儿德育的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二)幼儿德育的内容

幼儿德育内容主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1。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通过其自身的社会化过程实现的。幼儿德育实质上是帮助幼儿完成其社会化过程。在社会化过程中,幼儿逐步了解社会对他的需要与期望,并使自己逐步实现社会的期待,这是一个个体适应社会的漫长发展过程。幼儿的社会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为社会对幼儿在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方面的要求。这两方面构成了幼儿德育的主要的基本的内容。

(1)萌发幼儿爱的情感

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是幼儿品德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但是,家乡、祖国等概念对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幼儿萌发这些情感是从自己身边的具体的人、物、情景、现象开始的。因此,培养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的情感,就是培养幼儿爱自己的家、爱父母亲人;爱幼儿园,爱老师、同伴,喜欢并逐步习惯集体生活,团结友爱、关心他人,乐意为集体做事情,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遵守集体活动的规则、纪律等;爱自己生活的地方,爱那些与他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爱周围的自然美景、名胜古迹、革命文物、建设成就等。幼儿这些具体的爱是今后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的基础。

幼儿只有在自己被爱,体验到爱的基础上,才能产生指向外部世界的爱。因此,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与气氛,以境**,以境育情,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庭、社区配合,在一个温暖的、积极互动的环境里,开展幼儿能够理解的喜欢的活动,激发和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图3-1我们这里的土楼是世界有名的啊!

图3-2家乡的乐器人人爱

(2)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与社会环境建立起和谐关系的过程。社会适应能力是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对幼儿来说,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幼儿园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行为规范、文化特征等与家庭不同,使他们面对极大的挑战。下一步从幼儿园入小学,幼儿还会面对同样的考验。因此,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具备了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幼儿才能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比较成功地应对。否则,将造成幼儿发展中的巨大挫折,严重地影响幼儿的生活态度、情感、性格,甚至给日后的人格发展、精神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主要从三方面着手,即如《指南》所指出的,培养幼儿: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幼儿从情感上抵触群体生活或者害怕、讨厌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话,就不可能自主地去接受和遵守群体的规则,还会对群体产生疏离感、不信任感甚至恐惧感。而幼儿的态度又反过来让群体中的成员更加不接纳他、疏远他,这样就根本谈不上归属感的发展了。因为“归属感”是指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团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因此,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情感培养,重视让幼儿在群体中感受到温暖、关爱、尊重、支持、鼓励等,这些积极的感受和体验将大大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必须看到,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与幼儿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密切关系。如果幼儿具有强健的身体,好学好问、不怕困难,乐于交往、团结友善,有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的话,其社会适应能力也一定是比较强的。所以,坚持全面发展教育对促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3)培养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良好习惯

在积极的社会性情感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极为重要。幼儿应养成的社会行为规范主要有:文明礼貌,遵守活动或游戏规则,讲卫生,爱护玩具、物品和公物,爱护身边的环境,节约粮食、水电资源等。良好行为习惯包括幼儿对己、对人、对事的习惯,如爱亲敬长、团结友善、诚实不说谎,做事认真等。这些行为规范与行为习惯是幼儿日后适应社会的根本。如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所说:“从小就养成这样或那样的习惯不是件小事情,相反,非常重要,比一切都重要。”“优秀是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来源于童年。”

(4)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了让幼儿能适应集体生活、社会生活,必须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幼儿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处理与同伴、教师、父母和其他人的关系。包括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如何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何解决同伴之间的纠纷,与同伴友好相处等;如何提出自己的要求、表达自己的愿望,如何加入别人的活动,如何分享、轮流、合作、帮助别人等。

2。发展幼儿的个性

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直接影响着幼儿期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着幼儿的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由于个性特征的稳定性,还可能一直影响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民间流传着“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因此,幼儿德育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性格,性格是个性的核心;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自尊自信自主,主动热情,乐意助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等,这些个性品质对今后形成健全的人格有重大意义。

三、幼儿德育的实施

(一)实施幼儿德育的途径

1。日常生活和游戏是实施幼儿德育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

《纲要》要求:“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因为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实施德育既符合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又符合幼儿德育的规律。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最好的学习方式。利用游戏实施德育,幼儿在游戏中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准则,体验各种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情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极好的效果;德育寓于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过程就是道德学习的过程。”(杜威)幼儿在每天的生活中自然地体验生活,主动地参与生活,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发展对人对物的情感、态度、认识,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观察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生活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可模仿的对象,父母兄长、老师同伴、动画片里的形象、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等,他们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不知不觉地然而强有力地影响着幼儿的情感、态度、行为等。正如《指南》所指出的那样:“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

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实施德育非常符合德育的规律。因为,幼儿德育的重点不是在发展道德认识上,不是在追求幼儿“知道什么”“会说什么”上,而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上。而生活与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机会,这正是社会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幼儿德育不是简单地传授“社会常识”,它不可能通过直接的“教”而达到目的,“品德教育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品德教育。”(杜威)即必须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游戏中行动、交往,学做事、学做人,实际地学习和践行社会生活规则、待人接物的礼仪,以产生真切的体验,发展积极的社会情感。各种体验与行为在数量上的练习、反复,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逐步地演变为幼儿社会性的质的飞跃。

生活中的幼儿德育指引着幼儿生活的方向,抵御着来自外部的一切不良干扰。因此,要保证德育的影响力,必须高度注意幼儿的生活环境,通过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让环境充满正能量;同时,幼儿周围的成人,特别是教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提供正面的可供模仿学习的良好榜样。

2。专门的德育活动是实施幼儿德育的有效手段

幼儿园专门的德育活动不同于中小学的“品德课”“政治课”等。严格意义上说,幼儿园并不存在专门的德育活动,幼儿园所有的教育活动,不论是侧重某一领域的,还是综合的活动,都承担着德育的任务。这里所谓的“专门德育活动”是相对于那些侧重身体锻炼的、科学探究的、艺术表现的活动而言的,指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主要针对社会性方面的某个目标,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可以是集体教学形式,也可以是小组的、个别的形式;可以是单一的活动,也可以是连续地较长时间开展的活动;可以是侧重某一领域的活动,也可以是多领域的综合主题活动。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爱的情感,结合“妇女节”或“母亲节”,进行“我爱妈妈”的侧重德育目标的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开展有趣的谈话活动、故事会、绘画展、照片展、做礼物的手工活动以及与妈妈和家人来园联欢等活动。再如,为教育幼儿珍惜资源、珍惜劳动果实,幼儿园组织专门的参观活动。通过参观铅笔厂,让幼儿亲眼看到一支小小的铅笔要经过那么多工人叔叔的辛勤劳动,体验到小小铅笔是来之不易的,从而更懂得爱护文具;通过参观农庄,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懂得餐桌上的一切都要依靠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从而更爱惜粮食,不随便浪费。

专门的德育活动内容应特别注意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已有经验,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认知水平,以幼儿熟悉的现象或他们生活中的事例为基础;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形式展开,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尽可能地利用游戏形式,与一日生活结合进行;活动过程中敏感地关注幼儿的反应,灵活地调整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时间长短都依幼儿的实际而定;关注活动的后续效应,与家长配合,重视延伸活动的效果,等等。

(二)实施幼儿德育应注意的问题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