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教育学基础第2版电子书 >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第2页)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第2页)

2。幼儿园内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必须高度重视对幼儿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一是因为幼儿年龄小,特别需要得到关心与爱护,特别需要温暖、安全的人际关系,否则其幼小的心灵很容易受到伤害。正是针对幼儿的这一特点,《指南》强调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认同感、归属感,发展自信、自尊、积极的情绪情感和健康的自我意识等;二是因为幼儿模仿力强、可塑性大,幼儿园内环境的氛围、精神风貌、人际关系、文化特色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气质品质等。特别是来自教师的人格、行为举止,甚至个人偏好、衣着打扮等,都易成为幼儿模仿、追随的对象,对其个性发展产生导向作用。正因此,《纲要》要求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在影响幼儿园内精神环境的各种因素中,教师与幼儿园文化的作用尤其巨大。

(1)教师的要素

在创设幼儿园精神环境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如前所述,教师的思想、态度、情感、教育行为,甚至个人衣着服饰、言谈举止等,都影响着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质量。教师不仅对幼儿的教养方式、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还影响幼儿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人际关系的质量以及幼儿园和家庭、社区之间的关系。一个具有良好精神环境的幼儿园,一定拥有一支精神状态良好、师德高尚、专业素养精湛的教师队伍。因为只有教师充满了教育热情、有良好的师德与专业素养,才可能关爱幼儿,敏锐地发现幼儿的需要,与幼儿积极的互动,让幼儿不但能够在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中度过快乐的童年,而且这种快乐生活的体验还能因累积效应而形成积极的“原体验”,一直伴随幼儿的长远发展,在他们今后的精神成长中持续地给力;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主动地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例某老师发现,一幼儿因为爱抢玩具而没有小朋友跟他玩,情绪变得非常低落。家长也反映孩子入园时变得爱哭闹,不想上幼儿园。老师在全面深入地了解的基础上,既没有简单地批评这个幼儿,也没有一味地埋怨家长,而是一方面引导小朋友与这个幼儿互动沟通,帮助他认识自己行为的后果,同时教给这个幼儿表达自己需求的正确办法;另一方面想方设法地与家长沟通、合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方式、改善家庭环境。在双管齐下的教育合力下,这个幼儿不仅改变了抢玩具的坏习惯,还变成了小朋友喜欢的玩伴,天天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

(2)幼儿园文化

所谓幼儿园文化,是指幼儿园在发展的过程中,基于全园共同的价值观、教育信念、道德准则、习惯传统等,长期地逐步地积淀而成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幼儿园文化属于软实力。如美国学者所言:“软实力虽然没有硬实力那样具明显和直接的力量,但有更加持久的渗透力”,其对幼儿园环境的影响是决不可低估的。

幼儿园文化对幼儿园精神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幼儿园文化影响着幼儿园的精神风貌,对全园的成人、幼儿的精神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大作用。如果幼儿园受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其整体的文化精神、文化品格、文化氛围低级、庸俗的话,幼儿园教育质量就必然大打折扣;相反,如果幼儿园充满正能量,具有高尚、健康的文化之魂,那么,生活在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获得无形的精神滋养,孕育出健康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

二是由于幼儿园文化具有潜在的、内在的决定性,能够制约教师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感觉偏好、评价和行动等,从而影响教师的教育价值取向,决定了他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从而决定他对教育目标的理解、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活动方向的把握等。如果教育价值观发生偏差或者迎合不健康的文化趣味的话,教师就会在教育实践中背离教育目标,其教育行为也必然出现偏差,这将降低幼儿园教育质量,甚至可能使教育目标难以真正实现。

幼儿园文化并不抽象,即使是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文化、教育理想或信念,都不是虚无缥缈、不可捉摸的东西,它实实在在地表现在幼儿园的方方面面,表现在教育过程中的无数细节上。它表现在幼儿园物质环境的设计、装饰上,表现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上、各种活动与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上,表现在园内所有成人与幼儿的言行举止上,表现在教师与幼儿互动的每一个细节上……如在不少幼儿园里,教师与幼儿说话时习惯性地蹲下来,和蔼可亲地看着幼儿、耐心地倾听。教师的态度、动作、表情、眼神等,都表现出对幼儿的爱与尊重——这就是文化,而教师的行为正是这种深层次文化融入血脉的必然结果。幼儿园如果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建设,只在相对表层的、外在的物质形态上下功夫,满足于拉大横幅或贴大标语、布置花花绿绿的墙饰、搞轰轰烈烈的展示的话,是不可能真正提高幼儿园的文化精神的。如有的幼儿园大门上醒目地写着“以幼儿为本”,可走廊上的装饰悬挂得高高的,幼儿不得不费力地踮着脚看。像这样心中无幼儿的墙饰,折射出的正是幼儿园文化的问题。而从幼儿的视线出发,把墙饰挂到便于幼儿欣赏的地方,这一小小的细节就是“以幼儿为本”文化的生动表达。所以应当看到,环境是文化的反映、是观念的载体。

幼儿园文化对幼儿园精神环境如此重要,因此,需要幼儿园花大力气去培育与发展它。这一任务是艰巨的,尤其在文化环境复杂、价值观多元的当今社会里。由于改革开放,社会转型,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文化生活的空前活跃与丰富,与此同时,来自国内外与社会各方面的文化产品,如影视节目、服饰打扮、建筑造型、书籍杂志、音像作品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追求、生活方式、社会思潮、人际关系等,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的每一个领域,当然也影响着幼儿园。因此,幼儿园能否对社会文化作出正确、明智、有远见的追求与选择,而不是盲目地跟时髦、赶潮流,急功近利、良莠不分,这首先取决于幼儿园的管理者,其次是教师的价值观念、批判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位等综合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水平不同,会使幼儿园文化品位和格调出现雅俗之分、文野之分,先进与落后之分,营造出迥然不同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绳,在多元、纷杂的社会文化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把幼儿园建设成为全园的精神家园,建设成为社区以至全社会传播优秀文化的基地,应是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幼儿园内物质与精神环境的特点

谈及幼儿园内的环境特点,一般来说首先会提到幼儿喜欢玩、感兴趣,这对幼儿园来说也的确如此。但这并不是幼儿园环境的独特之处,公园里的儿童乐园、娱乐场所的嘉年华等,也许更是让幼儿兴奋不已的去处。那么,与其他环境相比较,幼儿园环境突出的特点在哪里呢?

(一)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他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正如《规程》所指出的,幼儿园是“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即是说,幼儿园内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精神环境,都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设计的,是根据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科学地创设的,因此,较之其他环境,幼儿园内的环境更具教育性。表现在:它更适宜于幼儿长期地利用、持续地发展,而不是仅仅提供短暂的教育经验或者一时的兴奋;它更有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不只是某些方面的发展;它的教育影响更具目的性与有效性,能较好地克服环境教育的自发性、偶然性、零散性等带来的负面影响。

幼儿园教育是通过环境实现的,特别是以间接教的方式进行教育时更是这样。教育者出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考虑,常常把教育意图隐含在环境中,让环境去暗示、去说话,去引发、强化幼儿应有的行为,让环境成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中介。幼儿园的环境相对比较固定,幼儿长期生活在其中,能够理解这是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情、该怎样来行动,从而能够在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幼儿园在安静的、光线明亮的地方设置图书角,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或放上舒适的坐垫,矮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各种图书,这样的环境就告诉幼儿,这里是他可以舒舒服服地坐着读书的地方,但不能大声喧哗,读完后还要把图书整齐地放回书架。幼儿园的室内外一般都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供幼儿选择利用的器械、材料、玩具、活动区等,既有发展小肌肉、大肌肉动作的,又有发展科学、数学思维的,还有发展社会交往、动手能力、探索创造的,等等,其教育功能的全面、系统,加之教师专业性的支持、引导,让幼儿园环境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提升他们有益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环境的教育性决不是忽视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但必须认识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不能以追求刺激性、娱乐性、吸引眼球、制造轰动效应为目的,更不能以此来误导社会或获取商业利益。

(二)环境的可控性

幼儿园内环境与外界其他环境相比,由于是按照教育计划精心创设的,总是处于教育者的关注之下,教师要根据专业的标准、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真正需要来把好入口关。因此,它更具有可控性。这一特性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进入幼儿园的供幼儿使用的各种产品进行必要的把控,以防止对幼儿身心产生不利影响。如对进入幼儿园的音像制品、玩具、食品、学习用品等,幼儿园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选择标准,会进行精心的筛选甄别。有的玩具,不论外面的宣传或人气如何,幼儿园会专业地进行多方面的判断而决定是否使用;有的学习用品,即使幼儿也喜欢,幼儿园仍然会根据幼儿的特点,经过全面考察来决定。如市场上大量出售附带很多游戏功能的文具盒,非常吸引幼儿,但这样的文具盒很容易使幼儿学习时分散注意力,不利于养成专注的好习惯,加之价格较贵,也不利于幼儿从小养成节俭的品质。于是教师通过与家长合作,引导幼儿选用适宜的文具盒,避免产生负面的教育效果。二是表现在教师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有效地调控上。如教师根据教育的要求和幼儿的特点,适时地调整环境中的各种要素,维护环境的动态平衡,使幼儿园的整个环境能够始终保持在适合幼儿发展的状态。当幼儿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活动状况,如幼儿的兴趣、体力、情绪等,及时地对活动情况进行判断,对活动材料、活动空间、时间安排、指导方式等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环境的教育功能能够实现。

如上所述,幼儿园内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教育性与可控性。另外也不难看到,环境的教育性与可控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环境的教育性使可控性具有明确的标准和方向,可控性又保证了教育性的实现,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