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讲座 > 任务二 环境认知(第4页)

任务二 环境认知(第4页)

新职业前景可待……

(二)行业环境分析

所谓行业环境分析包括对目前所从事行业和将来想从事的目标行业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行业的发展状况、国际国内重大事件对该行业的影响、目前行业优势与问题何在、行业发展趋势如何等。比如2008年的北京的奥运会给建筑业、旅游业和服务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和较多的发展机会。

(三)企业环境分析

企业环境一般包括单位类型、企业文化、发展前景、发展阶段、产品服务、员工素质、工作氛围等。首先,要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什么样的环境,从而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要求的公司。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这样一个严肃的事实:我们必须长期地、努力地工作,如果花费时间做自己并不适合的工作(这种情况非常常见),那么就是在浪费生命、浪费组织的信任。我们要对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发展前景预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行业自身的生命力,是否有技术、资金支持等;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和研究国家对相关行业的政策。

三、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对个人的职业生涯有直接的影响,所有的人都处于企业的小环境之中,个体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对企业环境进行分析,可以使个人及时了解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前景,把个体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并融入企业之中。这有利于个人做出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决定了一个企业如何看待其员工,故员工的职业生涯是为企业文化所左右的。一个主张员工参与管理的企业显然比一个独裁的企业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渴望发展、追求挑战的员工也很难在论资排辈的企业中受到的重用。当然,一个人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有冲突,难以适应企业文化,这也决定了他在组织中难以得到发展。所以企业文化是个人在制定职业生涯目标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二)企业制度

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企业管理制度来保障,包含合理的培训制度、晋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薪酬制度等。企业价值观、企业经营哲学也只有渗透到制度中,才能使制度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没有制度或者制度定得不合理、不到位的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就难以实现。

(三)领导人的素质和价值观

企业的文化和管理风格与其领导人的素质和价值观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经营哲学往往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抱负及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确定因素。

(四)企业实力

企业在本行业中是具备了很强的竞争力,还是处于一个很快就会被吞并的地位?发展前景是什么?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不一定是最大、最强的企业就能生存,即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只有适应环境、适应发展趋势的企业才能生存。

四、家庭环境分析

任何人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及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家庭的经济状况、家人期望、家族文化等因素对本人的影响。个人职业发展规划的确立,总是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家庭环境相关联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不同时期也会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的情况,不断修正、调整,并最终确立职业理想和职业计划。正确而全面地评估家庭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

例:我家在农村,我家有五口人,仅靠父母耕种三亩田地维持生活,弟弟和我都在读书。家庭很贫困,负担很重。我爷爷是文盲,父亲是高中毕业生,母亲是初中生。亲戚们的经济状况也都不好。所以,现在家庭不能够给我更多的帮助,我只有靠自己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特意向学院申请了勤工俭学工作。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做这些工作,为自己挣一部分生活费,同时也充分锻炼了能力。

家庭作为一个人最初生活和成长的、最亲密的小环境,对人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当然也是如此。曾看过这样一则调查:在美国,政界人士家庭的子女90%的有识之士,能够在自己的行业叱咤风云;而犯罪人士家庭的子女90%是罪犯、乞丐……可想而知,好的家庭环境是多么重要!具体说来,家庭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家庭期望

家庭对大学生的期望大小不同、高低不同。期望值高的,大学生选择的职业方向相对而言就是社会上的热门,社会地位和收入等都较高。期望值较低的,则容易选择那些与大学生自己爱好、能力等相匹配的职业方向。当然也有逆反的,与家庭期望背道而驰,但这是少数。

(二)家庭需要

任何家庭都有正常的需要,这些需要对大学生选择职业方向也会有影响,但一些家庭还有特殊的需要,这些特殊的需要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大。比如家庭成员中有患疑难病或慢性病的,大学生选择医药职业方向的概率就比较高。

(三)家庭的支持力度

家庭对大学生选择较好职业的支持态度是毋庸置疑的,但支持的力度有很大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家庭成员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等不同造成的。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或家庭支持的力度太小,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方向时,就会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打折扣,而转向较容易进入的职业和较顺利获得的职位,反之,则会寻求更高更好的职业方向。

五、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一)学业与职业的关系

进入大学,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了多种选择,有许多事情可以让我们投入精力去做。但是作为学生,学习仍然是我们最基本的任务。毕竟,大学是学习的场所,在我们从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之前,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学校中许多政策的制定都是以此为出发点。

目前,大学里普遍采取的是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要能够顺利毕业,必须按规定修完课程,拿到必需的学分。同时,学习成绩与奖学金的评定也有很大的关系,通常学习成绩占奖学金评定的很大一部分,有时甚至纯粹按照学习成绩排名评奖学金。此外,一些机会的获得,如出国交流、参加竞赛等,都是以学习成绩为重要标准进行选拔的。

许多学生在大学毕业时会选择就业,走向社会。那么,我们就必须了解课程学习对于就业的重要性。许多单位在招聘的时候,仍十分注重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常常作为“一道槛”,成为单位筛选人才的一个标准。虽然我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和工作中所用到的知识差异较大,在投入工作之前,单位都会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招聘方仍然很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认为,学生阶段还是要以学习为主,学习成绩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因此,在招聘的第一关——筛选简历的时候,同等条件之下,学习成绩优秀往往是胜出的关键因素。

学业状况在大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阶段掌握的文化知识是毕业后选择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如果你准备以后找工作,那么最起码要达到组织招聘的底线,使自己的成绩不低于“良”,在此基础上再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参加各种活动等;如果你准备继续深造,那么更要重视课程学习,为以后做好铺垫。总之,在学校里作为一名学生,学好课程,完成最基本的任务,是每位学生的责任。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升华人生。

(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一般而言,大学生在择业时主要考虑自己的专业或双学位专业,再考虑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来选择就业单位。反过来,用人单位在招聘新职员时一般首先考虑的是应聘者的就业素质和所学专业、特长及相关经历。

1。就业素质

毕业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被用人单位录用是每个毕业生就业时所必须思考也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据有关资料分析,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大致从以下四个方面考察和录用毕业生:

(1)思想道德素质:从思想道德素质上看,相当多的学生害怕吃苦受累,存在“娇”、“骄”二气,缺乏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文明道德修养不高,甚至对作弊、毁坏公共财物、破坏公共秩序等不良现象熟视无睹,这些都是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的反映。

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非职业素质的核心,它包括公民观念、国家观念、法律观念等素质内容。一般提法有:“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三义”即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三德”即社会公德、伦理道德和职业道德。在这里主要谈一下职业道德。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