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外学前教育史总结 > 第三节 日本学前教育(第2页)

第三节 日本学前教育(第2页)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2001年日本制订了《21世纪教育新生计划(彩虹计划)》,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复兴,学校变好,教育变样”为目标,强调要“自觉认识教育的起点源于家庭”,重建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能力,提出要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幼儿园和保育所的协作。[15]

日本的幼儿教育振兴计划把幼儿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环节来抓,以提高幼儿入园率为落脚点,彻底改变了以往家庭和社会不重视幼儿教育的观念,有力地促进了日本幼教事业的发展。

(三)幼保一元化的进展

1。幼保二元体制的形成

自出现之日起,日本的幼儿园和托儿所在招收对象、学费和课程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幼儿园归文部省管辖,主要是对有产阶层3~6岁幼儿进行教育的场所;托儿所归内务省管辖,主要是收容贫民家庭的0~6岁的婴幼儿。幼儿园和托儿所形成了由两种不同行政机关来管辖的两元化制度。托儿所的课程大部分参照幼儿园,工作人员也没有规定最低资格限度,所以,托儿所的教育质量一直在幼儿园之下。1926年,《幼儿园令》得以制定,原则上将托儿所作为幼儿园的一部分置于文部省管辖之下,使二者归于统一。但内务省从社会事业的角度,于1938年公布了《社会事业法》,使保育所也有了法律依据,形成了日本学前教育二元化的体制。第二世界大战后,日本教育第二次教育改革的总纲《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是受文部省管辖的正规“学校”的一种;而1947年出台的《儿童福利法》将战前名称各异的保育机构统称为“保育所”,作为儿童福利设施,明确其由厚生省管辖。幼保二元化分野更为明显。人们一直期待着建立一种新型的托儿所和幼儿园统一的保育制度,但是这个问题一直悬而未决。

2。幼保一元化的进程

幼保二元化不利于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日本教育界不断呼吁调整法令以谋求幼儿教育的一元化。鉴于保育所和幼儿园尚有互补作用,日本许多教育界人士认为,在实行幼保一元化之前,处理好幼儿园和保育所两者关系和职能分工,创造充分条件来完成各自职责,乃是当务之急。幼保一元化的普遍做法是在保育所里增加幼儿园课程。一些地区如“多闻台式”的做法是把幼儿园和保育所建在一起,进行统一管理和经营。在一天日程安排上,要求保育所的幼儿上午去幼儿园接受教育,下午在保育所里接受教养。1963年,厚生省与文部省达成协议,要求各地为保育所开设的课程和提供的设备必须与幼儿园基本相同。为此,1965年厚生省以1964年文部省制定的《幼儿园教育大纲》为范本,制定了《保育所保育指南》。在一系列措施下,虽然保育所和幼儿园仍然存在差别,但是两者的性质、设施、设备、实际功能已经比较接近。

(四)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日本学前教育初创时期,所有的教师均称为“保姆”。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开设“保姆练习所”,这是最早培养保姆的机构。1949年以后,幼儿园教师的称谓发生了变化,称为“教谕”和“助教谕”,和中小学教师的称呼一致。文部省公布的《教谕许可法》和《教谕许可法施行令》对“教谕”的资格和任免做了具体规定。凡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学修完一般教养科目和专门科目的规定学分,具备开阔的视野、深厚的专门知识和良好资质的一般大学的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可获得一级任职证书,短期大学毕业生可取得二级任职证书。这为将幼儿园教师的水平提高到同小学教师同等水平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同时也为男教师就职提供了方便条件。1951年,全国幼儿园专职教谕中男性教谕只有42人,1972年,这个数字上升至415人。

幼儿园教师获得合格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通过大学教育,如前所述修完所规定的学分;二是通过在职教育,经教师资格认定测验合格后,也能取得教师资格证。

保育所的教师至今仍称保姆。《儿童福利法》规定,合格的保姆必须具备下述三项条件之一:①普通大学、短期大学或保姆养成所毕业生。②高中毕业后,在都、道、府、县举行的保姆考试中合格者。③从事儿童福利事业五年以上,经过厚生大臣特批者。

小结

近现代史上,美、苏、日的学前教育在世界学前教育发展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美国在引进英德幼儿学校和幼儿园的基础上,通过公立幼儿园的创办和进步主义学前教育实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对欧亚多个国家产生影响。20世纪下半期以来,美国学前教育无论在公平制度设计,还是在课程开发上均处于世界领跑者的地位。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的学前教育机构网所发挥的双重作用为发展社会经济、解放妇女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学前教育模式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第二世界大战后,由政府主导掀起的多轮学前教育振兴计划成为政府责任发展学前教育的示范。

关键术语

公立幼儿园;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开端(先行)计划;幼儿智力开发运动;蒙台梭利运动;学前教育机构网;托幼一元化;《学前教育构想》;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个性定向式教育策略;幼小教育衔接双边措施;简易幼儿园;《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幼儿园教育大纲》;幼儿园振兴计划

思考题

1。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美国学前教育发展有什么影响?

2。试述20世纪美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及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3。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学前教育的改革情况。

4。评析苏联学前教育的特点。

5。试述日本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四次学前教育振兴计划的内容与意义。

[1]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23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日]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上册),第300页,刘翠荣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3]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25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4][日]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第73页,刘翠荣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5][日]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第85页,刘翠荣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6][日]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第224页,刘翠荣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7]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第242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8][日]梅根悟:《世界幼儿教育史》(下册),第141页,刘翠荣等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9]周采、杨汉麟:《外国学前教育史》,第26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黄人颂:《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第129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11]周采:《比较学前教育》,第12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12]李永连:《日本学前教育》,第1~2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3]李季湄:《从日本幼儿园教育大纲的修订看日本幼教的发展趋势》,载《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14]方明、陈厚云:《日本第三个幼稚园教育振兴计划及其对我们的启示》,载《学前教育研究》,1994年第2期。

[15]吕达、周满生:《当代外国教育改革著名文献》(日本、澳大利亚卷),第355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