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外学前教育史总结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第1页)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第1页)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前教育

1949年至1956年是新中国成立的初期,也是新中国学前教育体系创建的重要时期。

一、幼儿园制度的建立

(一)新中国学制中的幼儿园地位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照这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以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作为政治的基础,将创建新民主主义教育,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2月,新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全国教育工作总方针。会议确定建设新教育要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的有益经验,特别要学习借鉴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向工农开门,教育发展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为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1951年10月,政务院公布施行《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出台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了新中国学制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级政治训练班五个部分,学前教育是学制体系的第一环(具体见图5-1)。实施学前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招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幼儿园将在有条件的城市首先建立,然后逐步推广。从此,“幼儿园”的名称正式取代“幼稚园”,中国学前教育事业走上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道路。

图5-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制系统

(二)社会主义学前教育制度的确立

1952年3月,教育部向全国颁布实施《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以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两部学前教育法规。这两部法规吸收了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经验,借鉴了苏联学前教育的经验,是在苏联学前教育专家戈林娜的指导下完成的。《暂行规程》的内容包括总则、学制、设置、领导、教养原则、教养活动项目、入园、结业、组织、编制、会议制度、经费、设备、附则等,共计8章43条。《暂行纲要》的内容有:各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要点;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共6科教育纲要。两部法规具体明确了新中国幼儿园的办学任务、培养目标、教养原则、教养活动项目、招收对象与管理体制等。

1。幼儿园的双重任务

幼儿园的任务为: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加政治活动、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等。并规定幼儿园应对幼儿开展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

2。幼儿园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有四点:①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习惯,注意其营养,锻炼其体格,保证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②培养幼儿正确运用感官和语言的基本能力,增进其对环境的认识,以发展幼儿的智力。③培养幼儿爱国思想、国民公德和诚实、勇敢、团结、友爱、守纪律、有礼貌等优良品质和习惯。④培养幼儿爱美的观念和兴趣,增进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3。幼儿园的教养原则

教养原则为六条:①使幼儿全面发展。②使教养内容和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③使幼儿有独立活动完成简单任务的机会。④使幼儿习惯于集体生活。⑤使必修作业、选修作业以及户外活动配合进行。⑥使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密切配合。

4。幼儿园的教养活动项目

教养活动项目有体育(包括日常生活、卫生习惯、体操、游戏、舞蹈和律动等)、语言(包括谈话、讲述故事、歌谣、谜语)、认识环境(包括日常生活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图画手工(包括图画、纸工、泥工、其他材料作业等)、音乐(包括唱歌、表情唱歌、听音乐、乐器表演等)、计算(包括认识数目、心算、度量)六项。

5。幼儿园的招收对象与管理体制

招收对象为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管理上以整日制为原则,幼儿每日在园时间以8~12小时为准;根据需要可办寄宿制和季节性幼儿园,开学、放假比照小学学历,但为便利妇女工作,以不放寒暑假为原则;幼儿园园长应兼任教养员,教养员负责对幼儿的全面教养工作。由此,中国幼儿园教师更名为苏联式的“教养员”称呼。

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设立学前教育领导机构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