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中外学前教育史PPT > 第四节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第1页)

第四节 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第1页)

第四节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

在学前教育学领域,意大利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先后绽放了两朵幼儿教育的奇葩——蒙台梭利教育法和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自1981年瑞吉欧教育成果在欧洲、北美进行展览开始,就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参观学习。1991年瑞吉欧的戴安娜学校被美国《新闻周刊》评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前教育机构,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学习瑞吉欧的热潮。

一、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形成背景与发展历程

瑞吉欧·艾米利亚(ReggioEmilia)简称瑞吉欧,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座城市,人口不过16万。20世纪60年代开始,罗利斯·马拉古奇(Luzzi,1920—1994年)与当地教师、家长及社区共同努力兴办幼儿学校,推动了当地学前教育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逐步形成著名的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其成果集结在《孩子的一百种语言》(1987)中。应该说,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是以罗利斯·马拉古奇为核心的一大批教师和家长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形成背景

1。经济发展扩大学前教育的需求

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经济迅速增长,国家经济由以原来的农业经济为主导转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多元经济。伴随经济的增长,市场对劳动力需求激增,妇女们纷纷进入工厂工作,儿童照料与教育成为当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社会经济和政府财政好转的情况下,意大利政府开始加大教育的投入,幼儿照料与教育的问题也得到重视与解决。

2。立法促进学前教育机构公立化、规范化

1968年至1971年,意大利政府修订了许多法律,同时出台了包括教育法在内的各种法令。相关法令明确要求保证妇女的产假、男女同工同酬以及为3~6岁的幼儿开办免费学校,为3个月~3岁的幼儿开办托儿所等。[33]意大利政府一系列教育法律的出台,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办私立学校的公立化、规范化。

3。心理学和教育学发展的推动

20世纪50至60年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认知科学的发展,对瑞吉欧学前教育发展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杜威、皮亚杰以及其他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的影响下,意大利兴起了以教育改革为目标的教师运动。教师与家长都迫切地想要寻求一种能与新型的民主社会相一致的、符合当代世界现实的、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方式。此时,在罗马国家研究中心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马拉古奇学成归来,试图将先进的教育思想运用于实践。

(二)发展历程

1。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形成阶段

20世纪60年代,私立幼儿学校逐步公立化,并形成完善的结构体系。自1963年起,瑞吉欧开始建立自己的教育设施网络,不仅创办了服务于3~6岁儿童的幼儿学校,还创办了服务于0~3岁儿童的婴儿中心。马拉古奇一方面积极支持私人创办学校;另一方面主张让市政府接管这些学校。1963年,马拉古奇自己开办了第一所市立幼儿学校——鲁滨孙·克鲁索幼儿学校。[34]到20世纪70年代末,瑞吉欧的幼儿学校增加到19个,婴儿中心也达到13个。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发展,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2。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末,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开始受到国际的关注与认可。来自古巴、保加利亚、西班牙、瑞士和法国的参观团体最早关注到瑞吉欧的教育。1979年,瑞吉欧开始与瑞典的学校交流合作,并于1981年在斯德哥尔摩市举办“如果眼睛能穿过围墙”的专题展览,介绍瑞吉欧教育的成果。此次展览取得巨大的成功,随后的15年,瑞吉欧以“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为题目在世界各地进行展览,宣传介绍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成果。

随着瑞吉欧教育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994年,瑞吉欧成立瑞吉欧儿童中心(Reggio),专门负责对外交流合作工作。1995年,欧洲联盟委托瑞吉欧儿童中心为比利时布鲁塞尔市的克罗维斯儿童中心(为联盟工作人员子女而设立)提供咨询。这使瑞吉欧幼儿教育得到了进一步推广。

二、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念

(一)理论基础

1。欧美进步主义教育思想

杜威、克伯屈等人的欧美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是瑞吉欧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之一。作为进步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和改造。杜威批判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强**育应当尊重儿童的本能、重视儿童的活动、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这些思想对瑞吉欧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瑞吉欧教育尊重儿童的本能,认为儿童本身具有巨大的潜能。在教学方法上,瑞吉欧教育主张儿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活动,坚持采用方案教学。在课程与教材上,瑞吉欧教育重视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儿童社会经验的获得。

2。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人的建构主义心理学

建构主义不是一个特定学习理论,而是众多理论观点的统称。尽管不同研究者在具体观点方面存在差异,但建构主义研究者大都认为,学习并非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具有三个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景性。总之,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理论种类较多,其中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是瑞吉欧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

3。蒙台梭利教育观及学前教育传统

意大利向来有重视幼儿教育的良好传统。早在1820年,意大利就开始试图通过私人、教区以及联邦的途径为家庭和年幼的孩子提供服务和支持。[35]20世纪初,意大利孕育产生著名的蒙台梭利教学法,大大推进了幼儿教育的发展与进步,也深深地影响了意大利本国的教育人士。瑞吉欧教育的领导者马拉古奇以及当地的教师及家长都受过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洗礼,在瑞吉欧学前教育理念建设与实践过程中对其加以吸收利用。

(二)教育理念

1。儿童观

马拉古奇曾言:“任何文化都不能离开儿童的社会形象而存在。如果说撇开抽象理论之后,那么唯一的衡量尺度是它的具体体现,甚至在同一国家里也会产生不同的儿童文化形象。”[36]瑞吉欧的当地人融合吸收多种观点之后,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儿童观。

首先,儿童是具有独特权利的个体。瑞吉欧市民都将儿童视为社会的重要成员,社会与文化的参与者。与成人一样,儿童也是拥有独特权利的个体,也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

其次,儿童是具有巨大潜能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者。瑞吉欧当地人认为,儿童不是等待灌输的容器,儿童本身具有巨大潜能,有能力认识这个世界。同时,儿童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此外,儿童具有创造性,他们会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地探索世界、认识世界。

再次,儿童是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瑞吉欧当地人充分相信儿童的能力,认为儿童是坚强的、能够主导其成长的过程。尽管每个儿童都不同,但是他们都会努力通过与他人对话、互动、协商等途经寻找自己的定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此外,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瑞吉欧人认为,儿童拥有天生的艺术才能,能够运用各种不同的象征语言和其他媒介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比如,儿童会运用绘画、动作、雕刻、粘贴、建构、音乐等“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关于瑞吉欧教育的儿童观,马拉古奇强调:“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相信儿童是有力量的和完美的,并且充满热切的期望和需要。这是我们必须持有的儿童观。”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能力是瑞吉欧教育实践的前提和条件。

2。知识观

受建构主义理论影响,瑞吉欧教育的知识观表现为:

第一,知识通过社会建构形成。瑞吉欧教育认为,知识是儿童在各种关系中不断建构形成的认识,而不是成人传授给幼儿的技能与事实。知识通过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的相互关系进行建构。交流和思想分享是增加知识意义的重要途径。

第二,知识具有多种表现形式。知识是通过社会建构形成,知识并不是确定的、绝对的真理。由于个体社会建构的过程不同,儿童对于知识的理解千差万别。知识也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儿童可以采用多种“语言”来进行表达。

第三,知识须作为整体来掌握。瑞吉欧教育强调联系的重要性,认为学习的过程包括在感觉、思想、语言和行为之间形成连接和关系。知识就是在各种联系中建构起来的整体。

3。教育观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