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案例1】
自由游戏时间,兰兰、笑笑和晨曦三个小朋友待在建构区。“我们来搭个公园吧!搭好了可以请娃娃家的妈妈带宝宝来公园玩。”兰兰的建议得到了其他两位小朋友的认同,他们开始搭建。笑笑取材料,晨曦和兰兰研究怎么搭。这时一直在教室走动的董航看到他们的游戏,也想加入进来。“我能和你们一起搭公园吗?”“不行,我们人够了”“地方太小了,进不来了。”董航遭到了拒绝。他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回来了,和上次不同的是他的手里多了一些材料。他选了一块离建构区很近的地方坐了下来,开始自己的工作,边摆弄手里的材料边说:“公园可以搭一个凉亭,人们都可以来乘凉。”“还要做几个长椅。”不一会儿,兰兰他们就给他让出了一块地方,他成功地加入游戏,成为其中一员。
【案例2】
小保安的纷争[1]
角色游戏开始啦!今天新增了小保安服装和道具,我刚一介绍完活动的要求,好几个男孩子就一窝蜂地跑到了“小银行”的旁边争抢保安服。
“我先拿到保安服的,我来做保安!”宁宁说。
“是我先拿到的保安卡(角色牌),我来做保安!”坤坤说。
“我长得高,我来做保安!”非凡不服气了。
大家推推挤挤,谁也不服谁,怎么办呢?
开始,我有点着急,想去干预。但转念一想,越是这个时候,越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啊。
我深呼了一口气,走过去问他们:“商场、银行和酒店为什么要有保安呢?”
非凡说:“保安可以保护大家,像警察叔叔一样。”
我又问:“怎样的人才能做保安呢?”
宁宁说:“要不打架,保证不打架的人才能做保安。”
听了这话,非凡把抢衣服的手松开了。
接着,我又问:“平时在玩角色游戏活动时,老师是怎样要求你们做工作人员的呢?”
坤坤说:“小朋友要先商量,商量好了谁做工作人员就把工作卡戴上。”
宁宁把扯着小保安制服的手也松开了。
“那你们说,现在怎么办呢?”
三个小男孩不说话,显然他们还是不想让给别人。
“我们暂时不做保安,你们三个先商量一下,商量好了再来找我哦!”我建议。
我拿着小保安制服到了旁边的“烧烤店”,并不时地回头关注他们:之前大家都不谦让,后来非凡跟其他人说了几句话,其他人就点头同意了。我轻轻地走过去听他们的商量结果。
“唐老师,我们商量好了。我们要三个保安,但是轮着做,宁宁先做保安,然后是坤坤,最后到我。”非凡告诉我。
“嗯,我们每人做10分钟。”坤坤也同意了。
于是宁宁先穿上了保安制服,在游戏街巡逻。坤坤进了烧烤店吃东西。
十分钟时间到了,我提醒坤坤去接班。就这样,三个小保安忙得不亦乐乎。
案例1中的董航在第一次请求加入游戏时遭到拒绝,但他没有放弃,很聪明地选择了平行游戏的办法,最终成功加入游戏。案例2中的孩子们在游戏最初产生了冲突,在老师的提示引导下,经过协商,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园里,同伴是幼儿交际圈内的重要人物,同伴交往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内容。同伴交往能够很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形成与发展,而游戏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因此,重视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同伴交往成为教师的又一重要工作。案例中的董航在加入同伴已经开始的游戏时采取了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即采用平行游戏的方法加入,从而成功地加入了游戏。这就是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策略。
实际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受欢迎,有的则不受欢迎;有的为同伴接受,有的为同伴排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幼儿在社会性方面的区别呢?我们从儿童自身和客观因素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儿童自身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