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园长如何规划幼儿园 > 第二节 园长法律理解与执行能力的提升(第1页)

第二节 园长法律理解与执行能力的提升(第1页)

第二节园长法律理解与执行能力的提升

一、实施原则

(一)严肃性原则[5]

幼儿教育法律作为幼儿教育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是权威性与规定性的统一。法律本身具有法的严肃性,这就要求园长严肃认真贯彻学习,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案例疏忽法规埋祸根[6]

某幼儿园因为扩大办园规模,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保育员。经过笔试和面试,张某如愿被聘为该园的保育员。经过简单的常规培训后,张某正式上岗,工作期间积极上进,多次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同事的好评。一年后,该园所在地的妇幼保健院对该园幼儿进行体检时发现,张某所在的班级有多名幼儿携带乙肝病毒。经追查,幼儿园才得知张某有乙肝病史。据张某讲,幼儿园在招聘时并没有询问她有没有传染病史,更没有对她进行体检,她自己也就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尽管幼儿园果断辞退了张某,但幼儿的家长忧心忡忡,纷纷找幼儿园理论。

本案中幼儿园在招聘保育员时,没有对相关人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导致有乙肝病史的张某担任保育员一年之久,最终造成多名幼儿被传染上乙肝的严重后果,幼儿园应承担赔偿责任。

《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慢性传染病、精神病患者,不得在幼儿园工作。该规定明确了幼儿园在招收工作人员时有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履行检查的义务。本案中,该幼儿园因工作疏忽,没有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应对造成的损害后果承担赔偿责任。建议幼儿园在开园、办园、发展的过程中应认真执行国家有关保育、教育方面的卫生安全标准,切忌因一时疏忽或麻痹大意而铸成大错。

(二)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本准则之一。园长学习法律相关知识,提升法律素养也要遵循这一原则,即要遵循法律学科知识的逻辑,以使自己有次序地、系统地逐步掌握法律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①打好基础;

②由易到难;

③量力而行,切忌急于求成。

(三)系统性原则

教育离不开社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进而能动地改造社会。唯教育而教育只会“办死教育”。了解社会也就是要“识时务”,了解社会的运行法则,了解行业的兴衰、竞争的特点、发展的趋势及其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幼儿教育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影响与制约,因此,园长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时必须有宏观思维,坚持用系统性观点看问题。

二、实施策略

(一)正确识别法律问题[7]

幼儿园发生的各种与法律法规相关的事件,经常是错综复杂的,可以从不同的法律视角来分析。可以说,正确识别法律问题,在客观事实或者事件中发现有没有法律问题,是什么性质的法律问题,具体的关键争论点是什么是法律学习和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的基本要求。

案例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问题

李军是某幼儿园园长,他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后,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有些不明白,咨询了如下问题。

李:张老师是2006年2月被聘用到我园工作的,如果到了2016年2月,她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我园就应当和她订立吗?

(本案例由北京市昌平实验幼儿园徐露老师编写)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规定: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准确理解法律规则[8]

法律学习必须以法律条文为基础,但这绝不是法律学习的全部,而是法律学习的基本要求。因为法律的灵魂不仅在于条文的解释,还注重法律精神的伸张。

案例见义勇为致伤,是否可算工伤[9]

某月15日晚上,某幼儿园聚餐结束后,两位老师和一位实习生结伴回幼儿园取东西。她们到办公室不久,就听到传达室方向传来一声巨响。她们本能地冲了过去,发现传达室已是一片火海。想到里面住着的保安老王,她们二话没说就冲进去救人。救出尚能说话的老王后,两位老师因烧伤过度晕倒在现场,实习生也重度烧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