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科学领域中的幼儿数学教育 > 第二节 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2页)

第二节 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指导(第2页)

学前期的儿童经常会问很多问题,他们的学习也具有个性化,教师应该尊重学前儿童的问题,并及时创造教育时机引导幼儿去解决问题。对于学前儿童提出的各类问题,教师应该认真对待,针对不同年龄和水平的幼儿给予个别化的指导。教师要宽容和接纳幼儿的错误,不干涉幼儿的探究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兴趣、能力水平进行灵活的指导。

4。科学发现室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注意培养学前儿童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发现室是幼儿园专门的、开放的科学场地,其中各种科学材料和设备都体现着自然科学的客观存在性。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操作、实验或创造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寻求真正的答案。教师应注意引导幼儿了解科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方法,讲究科学行为的正确性、科学结论的科学性、科学态度的严谨性。教师应从小就培养儿童严谨的科学态度,为自己得出的科学结论负责和论证。

(2)让学前儿童在环境中自由探究、善于发现。

科学的发现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教师应以一种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投放各种材料和工具供幼儿进行自由探究,肯定幼儿独特的发现和想法。当幼儿在科学发现室观察所选材料之时提出了新的问题,教师要抓住教育时机启发幼儿自由探索,引导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教师的鼓励能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尤其对个别的幼儿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和鼓励,培养其善于发现和自由探究的精神。

(3)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错误,给予必要的帮助。

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都不高,所以在进行科学活动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教师要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错误,接纳幼儿的错误行为或结论,对幼儿的错误行为或结论给予一种宽容和理解的态度。教师不应该急于指责幼儿的错误,而应该先弄清楚幼儿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纠正或给予必要的帮助,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操作,获得正确的科学结论和经验。

5。数学角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及时投放和变换操作材料。

数学角的材料可以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或具体的集体数学教学活动目标选择适宜的材料及时投放,使数学角能够成为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成为集体数学教育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数学角的材料内容是根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的变化而逐步变换的,既要根据内容的丰富性增添必要的材料,也要根据内容的转移调整材料的内容和方向。及时投放和变换材料为幼儿提供一个富于变化的数学角,这会使幼儿对数学角活动更感兴趣,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更丰富多样。

(2)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规则。

学前儿童在操作学习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更多、理解更深刻。数学角中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是学前儿童在区域中自由探究和学习的重要条件。具有正确的操作习惯,掌握和遵守探索规则是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活动的重要能力。数学材料要按照规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规则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和确保幼儿数学操作的结果。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知识借助于操作数学材料,教师应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提高幼儿的规则意识,让幼儿在严谨的操作过程中,按照规则进行探究,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和夯实基础。

(3)教师是观察者、鼓励者、合作者。

教师的指导不是直接的“告诉”,应该是间接的“启发”。教师要做一位细心的观察者,观察幼儿在角区中的活动和问题,了解幼儿的兴趣、能力水平及活动主题,并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巧妙地转换材料和内容。教师要做一位鼓励者,当幼儿发现问题试图去解决时,教师应该适时的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让其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位合作者,适当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以朋友的身份提供条件和帮助,不要干涉幼儿的操作活动,只在必要之时做幼儿活动的合作参与人,提供启发式的帮助,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

二、幼儿区域科学教育活动基本要求

(一)目标的隐蔽性

区域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学前儿童的自主参与,是一种学前儿童自由选择和实施的科学活动形式,其不同于集体科学活动的有目的性、有计划性和目标具体性,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隐形于操作材料中,通过学前儿童自己操作材料、进行探究而顺延开发出适合自己的具体的教育目标。区域科学活动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投放材料的形式而提前预设,是在学前儿童选择了某种科学材料进行自由探究的过程中隐蔽形成和达成的。如教师在科学区域提供了多种不同形状的树叶,目的在于让学前儿童通过观察、分类、归纳等方法认识树叶的不同种类和形状,从而训练分类的技能、培养科学的兴趣、享受科学操作及探究的乐趣,如果有学前儿童关注了这些材料并开展相关活动就可能达成这一教育目标,若不关注,这一目标便隐藏于这些科学材料中,直至有学前儿童通过探究而开展类似活动才可能实现。

(二)材料的丰富性

区域科学活动的材料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在布置科学区域的时候对材料的投放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材料要尽可能多样,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自由选择的需要,如果材料单一则学前儿童的探究内容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多样化的材料才会让学前儿童有更多的选择,进行内容多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材料要尽可能有层次,以适应不同年龄或能力水平的幼儿,让材料按难易程度分出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探究。材料要尽可能有趣味,能引起学前儿童操作和探究的兴趣,激发起学前儿童科学求知的愿望和行动,使材料成为直观的具有吸引力的刺激物。材料还要尽可能安全,确保无毒、无险、无危害。学前儿童在科学活动中要与材料亲密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教师预设区域科学活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三)设置的有序性

区域科学活动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有序设置、及时变换。区域科学活动适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前儿童自主选择内容,在材料和内容的设置上要具有内容梯度,既包括较容易的内容和简单的材料,也要包括较难的内容和复杂的材料。这无疑在设置区域科学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难易梯度。在设置材料和工具上,按照类别和难易程度有序摆放,让幼儿能快速找到材料的摆放位置和顺序。

(四)指导的隐蔽性

区域科学活动是学前儿童自由进行的科学探索。学前儿童在自由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是处于隐蔽地位的,也就是说,教师不应干涉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而是只做一个观察者,在旁观察,只在幼儿活动中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才给予启发和帮助。教师在设计和组织区域科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掌握好指导的“度”,要相信幼儿能够自己通过努力做得很好,不要将幼儿束缚在自己的教育下,而是应该放开手让幼儿自己去做。当然,教师的指导是间接、隐蔽的,而并不是幼儿的活动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幼儿进行区域科学活动时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创造良好的教育时机,在幼儿自己探究困难的情况下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学习的自主性

区域科学活动是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材料和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疑惑的问题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学前儿童是自己的活动的主人,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按照自己的步骤和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究,学前儿童拥有较高的活动自主性。区域科学活动较集体科学活动而言,有更大的自由度,让学前儿童能够不用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学习,而是对自己的兴趣和问题审视之后做出的自主性学习。它表现在,幼儿学习材料、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流程、学习操作、学习结论的自主性。可见,学习的自主性原则是区域科学活动最基本的原则之一。

三、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示例与分析

(一)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示例一与分析

续表

(本设计改编于新湖幼儿园杜丽芳老师的教学设计)

(二)区域科学教育活动示例二与分析

续表

(本设计改编于奉城二幼李梅萍老师的活动案例)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