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科学领域中的幼儿数学教育 > 第五章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指导(第2页)

第五章 幼儿科学游戏活动的指导(第2页)

拼图游戏:拼图游戏是把绘有科学内容的整幅图片分割成若干部分,游戏时将部分拼成整体。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及认知水平的提高,拼法及画面可越来越复杂。如年龄较小的幼儿玩,可把一张狭长的卡片折成对等的两部分,在两部分上各绘制一种物体(如玩具、日常用品、小动物等)的一半,另一半绘制在另一张卡片上。每个幼儿拿着若干张这样的卡片,找到物体的另一半接上。

接龙游戏:接龙游戏是将绘制的卡片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条“长龙”,以形成某一自然现象或科学现象。这类活动有一定难度,要求幼儿积累一定的科学知识,因此适合中、大班幼儿,主要是大班。如将动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或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等卡片排成长龙。

找错游戏:看图找错游戏是指有意在一幅画面上出现若干违反科学性的错误。让幼儿通过观察、辨认,找出错误所在,并用语言加以纠正。游戏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依据幼儿的年龄而定。如年龄较小的幼儿,可在画面上出现宝宝穿错衣裤、穿错鞋、戴错帽等生活常识的内容;年龄大点的幼儿,可在画面上出现科学性错误:如西瓜结在树上、鸭子在屋顶叫、小鸡在水中游等。

3。利用科技玩具进行的游戏

这一类游戏是幼儿利用电控、声控、惯性、磁性、光学等科技玩具进行的游戏,将玩与探索自然科学结合起来,以获取科学经验,培养能力与兴趣。幼儿与平时玩玩具有所不同,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有目的地玩,幼儿通过玩某种玩具,获取相关科学经验。如玩电动玩具知道玩具的动力来自电池,会给玩具正确安装电池;在玩建构玩具中探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4。多媒体互动游戏

多媒体互动游戏是利用多媒体软件学习科学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软件,通过软件中展现的画面内容来学习科学。如将“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制作成软件,让中、大班幼儿在反复操作中通过试探的方式找出答案,此类游戏进行时幼儿需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及基本的操作技能,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开展。

(二)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划分

1。感知游戏

感知游戏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主要以实物或自然物为材料开展的游戏。幼儿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观察认识周围世界的,借助游戏的自主性、愉悦性等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摸觉等不同感官体验物体的不同特性,发展其观察能力,进一步积累感知经验。

感知游戏一般在小、中班运用较多,依不同的感觉器官又可具体分为视觉游戏、听觉游戏、触摸觉游戏等。

2。操作游戏

这类游戏一般是幼儿的个别游戏,在游戏内容和游戏材料的提供上与区角活动类似,但是教师的指令性要求及干预指导较少。以光学游戏为例,万花筒、三棱镜、放大镜、望远镜、潜望镜等都是好玩的玩具,幼儿都需要通过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游戏。教师只需把些材料放在活动区,幼儿就可以按照他们的兴趣来选择游戏内容。教师也不必提出什么问题,只需让幼儿自由地去摆弄。

前面提到的配对游戏、拼图游戏、接龙游戏、找错游戏等也是操作性游戏,这类操作游戏主要让幼儿从中获取逻辑性经验。

3。情境游戏

情境游戏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意图,提出某个科学方面的问题,并以图画、玩具等替代物及音乐等手段设计出特定的场景,让幼儿观察、思考,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反映、再现或表演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或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处理特定情景下遇到的问题,并设想身临其境的正确做法。

4。运动性游戏

运动性游戏是寓科学教育于体育活动的游戏。这类游戏适宜在室外进行,活动量较大。通过这类游戏,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并进一步理解事物的特征,加深对事物及科学现象所产生的因果关系的理解。运动性游戏充分满足幼儿好动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发展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如“踩影子”“玩风车”“放风筝”“跷跷板”等。

5。竞赛性游戏

竞赛性游戏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为特点,以竞赛判别输赢的游戏。这类游戏适合在中、大班开展,满足这个年龄段幼儿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和好胜的心理。如借助棋类游戏让幼儿进行分类、配对的活动,各种专题的知识竞赛等。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