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 > 第二章 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第2页)

第二章 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第2页)

(四)职业的专业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职业是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分工的具体体现。社会分工是根据劳动对象、劳动条件、劳动方式而相互区别的,职业也是如此。每一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活动目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比如纺织劳动和服装制作的区别,前者是纺纱织布,后者是利用纺织品制作服装;比如商品批发和商品零售的区别,前者是批量购销商品,主要面对组织客户,后者是零星购销商品,主要面对个人和家庭消费者等。职业的专业性一方面形成了不同职业的专门技术和技艺,需要人们学习掌握;另一方面形成了不同职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前者就是所谓职业技能,后者可统称职业规范。另外,职业的专门性也是高校设置专业的重要依据,所谓专业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必须重视专业学习。

(五)职业的稳定性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它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基础之上的,能满足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形成之后,会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永久性,比如教师、医生等;二是暂时性,比如IT业等。由于职业的稳定性,使人们完全有学习掌握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可能,同时人们可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三、职业的特征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职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职业的时代性特征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职业的产生与消失也在产生变化,旧的职业,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职业逐渐被淘汰,而新的职业不断产生。在数量上,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目前职业的数量不再是过去的“三百六十行”所能概括,而是数以千计的;在结构上,一般人们按照产业结构来划分职业结构,分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职业的结构区分也很大。职业结构的变化越大,对大学生求职影响就越大,所以职业结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在活动内容和方式上,同一职业在不同的时代或者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也会存在差异。比如大学任课教师,在过去多媒体还没有大力发展的时候,教师都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给学生传授知识,而现在教师则利用多媒体技术、投影仪、微博等现代化的手段传授知识。

(二)职业的多样性特征

职业多样性指的职业的数量和种类的特征。按照国际职业分类,职业共分为8个大类,83个小类、284个细类、1881个职业;加拿大《职业岗位分类词典》把职业分为23个主类、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我国1999年5月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职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分工不断细化,会有更多新的职业活动产生,这些职业都将被国家劳动部门正式列入职业范畴。从这些数据来看,不难发现职业具有种类繁多,数量不断增加的特征。

(三)职业的层次特征

职业的层次特征主要体现在职业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以及职业的成长通道。在现代社会里,不同职业之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职业之间的层次区别。还有就是在同一职业内部层次之间的对比比较明显,比如学校教师的职称等级,从助教到讲师、副教授直到教授;还有很多技术职称的等级都能反映出职业的层次特征。

(四)职业的地域性特征

不同地区的职业分布是不尽相同,都具有相对集中性。比如机械类的制造等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老工业基地,而像河南郑州主要是以商业为主。职业的这个特征反映了地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一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速度越快的地方,就越能够吸引和聚集相关的职业和从业人员。

四、职业的分类

(一)职业分类的含义

职业分类是指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职业分类对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现行职业分类

我国职业分类的总体结构分为大类、中类、小类、细类(职业)四个层次,依次体现由粗到细的职业类别。细类作为我国职业结构中最基本的类别,即职业。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借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体系,我国职业分为八个大类。第一大类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种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是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是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种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是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种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是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种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种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是军人,其中包括1个种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大类是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种类,1个小类,1个细类。

五、职业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在还没有进入社会职业团体中,对职业了解甚少,一般情况下,大学生经历过职业生涯之后才能体会职业二字的真正含义。大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和环境因素分析,结合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的预期,并在学校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帮助下,规划大学学习、生活、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职业对个体来说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职业为个人发展自我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空间

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从哪个方面看都离不开职业活动。职业规定了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及其奋斗目标,个人只有以工作岗位为起点,才能实现与社会整体的融合。一个人只有将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出色地运用于职业活动时,才会创造出一定的效益来回报社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通过职业活动,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对社会、集体与单位的归属感,并提供了个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场所;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个人对归属、爱、尊敬与被尊敬的需要。

(二)职业是个人谋生的重要手段

“民以食为天”个人通过就业实现生存的需要、从而获得个人最基本的安全感,也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谋生过程中,个人通过职业活动为社会创造着无尽的财富,为人类的繁衍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职业使人获得社会地位

根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和形式,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即不同的社会层次。它区分人们在社会劳动中的具体劳动方式及承担的具体工作类型。一方面由于各种职业主要的劳动方式、经济收入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职业层次;另一方面,又于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特定的等级、地位和身份。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