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2 >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第2页)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第2页)

有些大学生的专业兴趣不在被录取的专业上,而是喜欢其他专业。作为学生应该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才能够取得毕业资格,而兴趣与爱好则会使学生把很多精力放在和所学专业关系不大的学习上,在这种状态之下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出现招生分数很高的学生因不喜欢该专业而要求退学的现象。

(三)生涯发展短期目标不明确

这主要表现在有些大学生不能分清主次,盲目模仿。如看到别人参加社团活动锻炼综合能力,自己在一入学就参加了几个社团,一学期下来,由于忙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在学业考试时没能取得自己期望的成绩,后悔莫及;有的学生干部不能处理好学习和社团工作的关系;有的学生因为某一门成绩而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科成绩等。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大学生不能够将目标系统化,主次不清,没有一个逐步实现各种目标的计划,以至于出现了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由于学业成绩不理想而影响生涯发展的现象。

(四)职业生涯知识和抉择能力缺乏

有些学生在进行具体的生涯抉择时容易迷茫和犹豫。一是表现为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职业知识的缺乏,难以抉择;二是希望“鱼和熊掌兼得”的心态,不愿意放弃任何事情,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必须做出选择,以至于有些学生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五)自我信念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为有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在做各种规划时只想到自我的发展,没有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做事情功利性很强。这样的学生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多疑、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等现象,严重影响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六)进取意识缺乏

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缺乏上进心,对外界事物缺乏足够的兴趣。凡事都需要别人帮助,依赖性很强,在问题面前裹足不前,把问题出现的原因都归结为外在环境,不能从自身寻找问题,常常怨天尤人,总认为社会对自己不公平。这样的学生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生涯没有规划。

(七)对职业价值观的选择不合理

表现在部分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唯利是图。比如听说某个行业赚钱多,感觉某个公司待遇好,就随大流去选择一份职业、一个公司、一个老板,干着与自己性格、兴趣和天赋完全不适合的工作,当然也就无法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更不会从中获得快乐。其结果就是一次次跳槽,一次次被解雇。

案例分析一:

张某是一名大二的男生,经济学专业,对他而言,大学生活是紧张无序的。“进大学快两年的时间,我的生活是丰富的,参加了三个社团,并担任了职务;我是学生会的宣传委员,每次举办活动都由我出海报;我很多朋友,时常约我一起出去玩。另外,我还在校外找了一份兼职每星期周五、周日晚要去上班。刚开始时,我还觉得挺充实,总有事可以干,不怕没事闲得发慌。可时间一长,我发现有些不对劲,我根本就没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了,有时候好不容易完成了手头的工作,刚想轻松一下或干些别的重要的事,结果突然一个电话就会把我的计划打乱。例如,我周六上午想去自习室看看书,一出门不巧遇见朋友来找我,说谁谁今天请大家出去参加娱乐活动,盛情之下我只好放下书包跟他前去,结果大半天又搭了进去。

其实,有不少重要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呢!我学的是经济,这方面的很多专业书我都想读读,可就是没有时间,我经常是把书从图书馆借了出来还没来得及读就已到期该还了。而且,打算读研的,早点着手准备,可一直没能真正开始。眼前的事情太多了,让我顾不上将来的事,我觉得有些乱,仿佛不是我做事,而是事逼着我去做。这学期专业课特别多,再过一个多月又要期末考试了,真不知道会考成什么样子。

分析:在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中要学会时间管理和目标管理,能处理好做事的优先顺序和轻重缓急,是行事次序的标准。“轻重”是指事情对个体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缓急”则是指事情对个体而言的时间紧迫程度。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同时不能相互取代,缺一不可。在实际运用中,许多人主要考虑的却只是事情的“缓急程度”,而较少虑及“轻重程度”。通常,我们将每日的事务区分为三个优先层次:第一优先——今天“必须”做的事(即最为紧迫的事);第二优先——今天“应该”做的事(即较不紧迫的事);第三优先——今天“可以”做的事(即不紧迫的事)。如果说最紧迫的事即为最重要的事,那么以上的优先层次尚且适用。但问题在于,很多情形下最紧迫的事未必是最重要的,而且重要的事也未必最紧迫。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新的行事优先层次:第一优先——重要且紧迫的事;第二优先——重要但不紧迫的事;第三优先——紧迫但不重要的事;第四优先——无关紧要的事。

为了使自己的工作学习优先次序能够履行,学会说“不”是必要的保证。许多感到时间紧迫的人都有一种倾向,那就是经常勉强接受新的任务,由于害怕得罪人或碍于情面,结果打乱了自己的步调、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只要我们在拒绝时做到委婉而坚定,把道理讲清,多数人都不会苛求。这是大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案例分析二:

培琪一直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毕业那一天,她觉得自己心情好乱。家人的意见通常都是自己做决定的基础,这一年来自己为了应付高考学得很辛苦。在会谈中,可以发现培琪自己的声音、看法不见了,说的都是哥、姐的建议。培琪原来以为,反正我就照他们的意思做,做错了,他们没有理由骂我(将错的责任推给别人)。依赖的培琪忽略了自己好动外向、积极突破的特质,一味地顺从,其实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小平念大三,听说找工作很难,不想毕业后马上就业,盲目地和同学一起上图书馆补习,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反正大学毕业也不知道能做什么,不如再读研究生三年,三年后年纪大一点,比较认识自己,再不然有张硕士文凭,别人也会比较看重自己。”

分析:小平和培琪的抉择过程是依赖同学的意见和目前追求高学历的潮流,对小平而言,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多念三年书,将来在社会上立足只赚不赔,何乐而不为?他们抉择的潜在风险是:1。培琪按照家人的意愿,如果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家人选择的工作怎么办?2。小平是否确定自己要读哪一个大学的研究生?如果研究生的学习与本人的兴趣相差过大,他该如何面对?3。研究生毕业后,他真的就可以比较顺利地找到工作吗?如果不是,他该如何做好就业准备?4。他念研究生的原因,如果主要是逃避就业压力,这种长久的逃避模式,对他的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三、职业生涯设计的任务与作用

(一)职业生涯设计的任务

1。正确认识自我。古人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大学生要在社会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首先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兴趣、职业知识和技能等要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2。正确职业定位。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生涯目标在职业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目标不确定,经常改变目标或目标始终不明确,就必然导致职业生涯之路不规则,出现很多的重合和交叉,突出的表现就是频繁跳槽,各种工作之间缺乏紧密联系,职业生涯始终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

3。择业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行择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择业动机分析、择业心理准备、行业分析和择业技巧等方面。

4。角色转换。大学生生活在校园里,缺乏对社会职业的全面接触和了解,往往到临近毕业时,才感到主动融入社会职业的必要性。这通常会导致两种倾向:一是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观、职业礼仪、职业规范、就业诚信度等;二是固守学生角色,就业概率低。因此,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规范的职业素养培训,尽早地实现角色转化是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职业生涯设计的作用

1。帮助个人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获取公司内部有关工作机会的信息,是职业生涯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些分析,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职业生涯路线,正确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订行动计划,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恰当发展,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

2。鞭策个人努力学习和工作。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能为我们指明奋斗的方向,通过实施规划,让我们始终朝着预先设计的目标不断奋勇前进。

3。帮助个人抓住重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我们安排日常工作的轻重缓急,避免陷入同人生目标无关紧要的日常烦琐事务当中。

一个忘记最重要事情的人,会成琐事的奴隶。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我们能紧紧抓住工作的重点,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4。引导个人发挥潜能。职业生涯设计能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自己有优势并有高回报的方面,从而使自己发挥出尽可能大的潜能;而且只有当我们不停地在自己优势的方面努力,这些优势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评估目前的学习或工作成绩。职业生涯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是自我评估。如果设计是具体的、可行的,我们就可以根据设计的进展情况评价目前取得的成绩。不明白自我评估的重要性,往往无法达到自己确定的目标。

四、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一般分为七个步骤: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