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期末考试 > 第八章 遵纪守法与权益保护(第2页)

第八章 遵纪守法与权益保护(第2页)

毕业生在掌握有效需求信息的同时,要做好自荐材料并准备应聘。自荐材料的内容包括求职信(或称自荐信)、个人简历、学校推荐表或推荐信和附件。应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毕业生本人去用人单位面谈、应试;另一种是毕业生在学校和各级地方就业指导管理部门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应聘。不少用人单位,会采用笔试或面试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方法对毕业生进行考核。

(五)签订就业协议书

通过双向选择,毕业生确定了用人单位,对方也明确表示录用后,毕业生就可以和用人单位签订由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协议书。该协议书明确规定了学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三方面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协议书一经签订,便视为生效合同,不能随意更改。如果一方提出毁约,须征得另外一方的同意,并要支付对方一定数额的违约金。

(六)离校与报到就业

与用人单位签订好协议,并得到学校、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大学生要做的事便是完成学业,等待发放《报到证》,办理好离校手续。毕业生办完离校手续后,就持《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在规定期限内(一般为1个月)到用人单位或就业部门报到。同时,学校在此时间范围内将毕业生档案转递到用人单位。毕业生报到后,其工资和福利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工龄从报到之日起算。自《报到证》签发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指定单位报到的,国家不再负责其就业。

三、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

了解用人单位的招聘程序,并把自己的择业活动调整到与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较为一致的步调,有利于择业活动的有效进行。一般而言,用人单位的招聘活动要经历如下程序:

(一)确定需求和招聘计划

用人单位根据自身的建设和发展状况,确定当年需要招聘毕业生的岗位、人数和条件等,同时将根据要求制订详尽的招聘计划。

(二)发布就业信息

用人单位在确定了需求后会及时向外发布,传递给大学生。其主要渠道有:

1。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登记;

2。向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登记;

3。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信息,供学生上网浏览;

4。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发布需求信息。

(三)举行单位说明会

为在大学生中进行广泛宣传,一些用人单位(主要是企业单位)还会到学校举办单位说明会,介绍单位的发展建设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及发展机遇、用人制度及企业文化等,并回答大学生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单位说明会是大学生全面了解招聘单位的好机会。

(四)收集生源信息

用人单位要招聘到优秀大学生,需要广泛收集学生信息。收集学生信息的主要渠道有:

1。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所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及学校就业工作部门获取学生信息;

2。参加供需洽谈会(招聘会或就业市场)收集学生信息;

3。在网站上收集学生信息;

4。通过学生的自荐获取学生信息;

5。有的学生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体所登的“求职广告”,也是用人单位获取学生信息的渠道之一。

(五)分析生源资料,组织笔试、面试

对收集的学生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初选出符合自己条件的学生,以便进行下一轮筛选。为了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在本单位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些用人单位以笔试和面试的形式选拔学生。

(六)签订就业协议

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经过双向选择,明确意向后签订就业协议书。有些用人单位还要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

(七)接收毕业生

用人单位7月份以后接收来报到的毕业生,为其办理户口和档案接受手续。毕业生按用人单位的要求培训上岗,开始工作。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