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第5页)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第5页)

案例:撒哈拉沙漠中的比塞尔人(方向的重要性)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探险家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是一个封闭而落后的地方。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证实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只得雇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为什么?他们带了半个月的水,牵了两头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只挂一根木棍跟在后面。十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八百英里的路程,第十一天的早晨,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斗星。

与肯·莱文一起合作的人叫阿吉特尔。在肯·莱文离开比塞尔时,他告诉这位年轻人,你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吉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大漠的边缘。阿吉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被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四)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

1。职业生涯目标的含义与作用。在对个人进行全面地分析以及对环境有了较为深入地了解并确定大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后,结合个人职业理想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所谓目标,就是个人行动的方向,是个人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为实现预期目的而制定设立的,是在空间明确和在时间上预期的,它需用一定的时间才能实现的目的。因此,所谓目标,都具有时空特性,否则,失去了时空就不称其为目标。职业生涯目标是指一个人渴望获得的与职业相关的结果,也是指个人在选定的职业领域内未来时点上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这对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决定性作用。

案例:目标相同结果不同(目标的重要性)

曾有研究机构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了三组人,让他们分别向10公里以外的3个村子步行。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是。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走了一半时有人几乎愤怒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就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觉得疲惫不堪,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每走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情绪一直很高涨,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启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3。确立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序

确定职业发展目标的程序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见图3-2-3)

(1)分析论证:对自身和社会环境进行全面充分的论证,亦即认识自我和了解社会,主要包括自我人格测试、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澄清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己的潜质和不足等;

(2)合理定位:结合前一步的分析论证,认识了自我与环境。寻找自己适合的位置、寻找自己能力范围的目标;

(3)目标的制定:将目标分为人生目标、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围绕着长远目标,制定阶段性目标;

(4)目标实施:采取措施完成阶段性目标;

(5)检测修订目标:阶段性目标完成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情况与新问题,通过对现实的把握,对自己的所有目标进行调整。

图3-2-3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的流程图

4。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学生通过学期自我评估、认识自己和分析环境,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就需要进行目标设定。心理学家洛克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目标设置理论。洛克认为,只要人们将目标上升为自觉目标,目标就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它是完成工作的最直接的动机。职业生涯目标就是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可以预见的、具有一定实现可能性的最长远的目标,它的实现基于小目标的逐一实现。因此,它需要进行分解,分阶段,逐步实现。为了实现人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在校大学生需要设定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目标。特定学期生涯目标的设定,是将学生的职业目标进行有效的分解(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和最有利的环境等条件为依据),制定阶段性的努力目标即学生的学期目标或事件目标。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将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行目标分解,细化为有时间规定的学年、学期、月、周、日目标,直接将目标分解为某确定日期可以采取的具体步骤。学生围绕着具体任务,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短期目标,增进自己的个人条件,减少职业目标与个人条件间的分离,逐渐实现个人的职业目标。目标确定后,通过目标激励,能使大学生科学地计划大学阶段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和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充分挖掘个人的潜力,有序从容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促进个人条件与职业要求的吻合。

1。职业生涯路线的含义。发展方向不同,要求也不同。这就如登山,要达到山顶的目标,就要选择最佳的登山路线与方式。人们也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讲的是道路多、选择多、办法多的道理。可是那么多道路到底哪条是到罗马最近最好走的路呢?这就是实现目标中的路线选择问题,选择了捷径好路,就易于进入职业发展的快车道,否则,就会被耽搁在路上。而且没有一个职业发展的路线蓝图,就会走错路,走弯路、走回头路,这将直接影响个人的心情和成就,导致我们的努力、动力、能力不能直接作用于目标,就会产生资源、时间、精力的浪费,在无形中延长了我们成功的期限。因此,在职业目标确定之后,必须对职业生涯路线进行选择,以使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沿着职业生涯路线和预定的方向发展。所谓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是指一个人选定职业后选择从什么途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比如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不同的发展路线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不同,影响到今后的发展阶梯也不同。

在发展路线抉择过程中,可以针对下面三个问题询问自己:第一,我想往哪一路线发展?第二,我能往哪一路线发展?第三,我可以往哪一路线发展?回答这三个问题,是对“知己”、“知彼”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加以利用的过程,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生涯路线。第一个问题是通过对自己的价值、理想、成就动机和兴趣分析,确定自己的目标取向;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对自己的性格、特长、经历、学历以及专业的分析,确定自己的能力取向;第三个问题是通过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环境分析,确定自己的机会取向。

2。职业生涯路线的种类。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包括一个个发展阶梯,我们可以由低阶至高阶步步一上升。例如,大学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通常是: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而在企业中,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可以是会计员——主管会计师——财务部经理——公司财务总监。每个人的基础素质不同,适合的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也就不一样,有的人适合搞研究,能够在专攻领域求得突破;有的人适合做管理,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人员。一般情况下有三种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可供大学生选择,即专业技术型路线、行政管理型路线和自我创业路线。

(1)专业技术型发展道路

专业技术型发展道路是指工程、财会、销售、生产、法律等职能性专业方向。共同特点是:都要求有一定的专门技术性知识与能力,并需要有较好的分析能力,这些技能必须经过长期的培训与锻炼才能具备。如果你对专业技术内容及其活动本身感兴趣,并追求这方面提高和成就,喜欢独立思考,而不喜欢从事管理活动,专业技术型发展道路是你最好的选择。相应的发展阶梯是技术职称的晋升及技术性成就的认可,奖励等级的提高及物质待遇的改善。如果你虽然在开始时选择了专业技术方向,但仍然对管理有兴趣,并且希望在管理领域做出一番事业,也完全可以跨越发展。即一开始从事某种技术性专业,不断积累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转向专业技术部门的管理职位。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地方都有这样的客观要求。

如果你很喜欢与人打交道,处理起人际关系问题总是感到得心应手,并且由衷地热爱管理,考虑问题比较理智,善于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并善于影响、控制他人,追求权力,行政管理型发展道路就是你最恰当的选择。把管理这个职业本身视为自己的目标。相应的发展阶梯一般是从基层职能部门开始,然后向中级部门、高级部门,逐步提升,管理的权限越来越大,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前提条件是你的才能与业绩不断地积累提高,达到了相应层次职位的要求。行政管理型发展路线对个人素质、人际关系技巧的要求很高。那些既有思维能力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总是能够成为任职部门的主管干部,甚至做到组织分管技术工作的副总经理、总监、副院长、副厂长等高层职位;而那些虽然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却是欠缺思维分析力,以及感情耐受力较差的人,却只能停留在低层领导岗位上。可见不断地学习使自我提高是多么重要。

(3)自我创业路线

现在,有很多人选择了自我创业的道路。创业自有快乐,但创业途中的艰难也不是常人能够想象的。客观上,要有良好的机会和适宜的土壤,主观上创业人不仅有强烈的创造与成就愿望,而且心理素质要高,能够承担风险,善于发现开拓新领域,新产品、新思维。

3。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在职业确定后,向哪一路线发展,此时要作出选择。例如: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需作出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典型的职业生涯路线图是一个V形图(见图3-2-4)。假如一个人24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即V形图的起点是24岁。以起点向上发展,V形图的左侧是行政管理路线,右侧是专业技术路线。将路线分成若干等分,每等分表示一个年龄段,并将专业技术的等级、行政职务的等级分别标在路线图上,作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

图3-2-4职业生涯路线图

(六)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

制订学期行动计划就是落实特定学期的职业生涯短期目标的行动方案。围绕职业生涯目标,与自身条件比较,寻找其中的差距,制订行动计划,并据此严格执行。计划可包括: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如何改进不良习惯、如何培养特长、如何完善人格、如何改正缺点、如何提高成绩、如何弥补差距等。学期的行动计划在学生的理想与现实间构建了通路,可以增强与理想职业相匹配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有了可能。制订学期行动计划必须围绕特定学期的职业目标,认真分析职业目标要素,实现行动的针对性。制订学期行动计划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应当多方听取意见,尤其是学长和辅导员的建议。制订的计划应和自己的目标罗列在一起,经常对照落实情况,促进行动的执行。

影响生涯规划的因素很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由于对自身及外界的环境都不十分了解,最初确定的职业生涯目标往往都是模糊或抽象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有意识地回顾自己的行为,检验自己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在此状况下,要使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对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反馈调整,及时纠正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目标的偏差。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等等。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必须分阶段地将预期目标与现实状况进行比较,筛选出有效、可行的执行措施和合理适度的目标,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调整。

图3-2-5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