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第3页)

第二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第3页)

(一)自我评估

孙子兵法上讲:“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军事名言,但不只适用于军事战争,也适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于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可以简化为“知己+知彼+抉择”的过程。“知己”也就是自我认识和自我了解。“知彼”就是熟悉周围的环境,特别是与职业生涯发展有关的职业环境。

1。自我评估的含义与内容。毛泽东说过,“认识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做好自我评估是个体职业生涯规划中最重要的一步,客观理性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估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的关键因素。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做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通过评估,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发展的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自我评估的过程是探求“5个W”的过程,即回答五个问题——“WhoamI?”、“WhatdoIwant?”、“WhatIdo?”、“ortme?”与“WhatIbeintheend?”的过程,所以自我评估的内容应当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价值观、职业锚、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些要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A。我喜欢什么(认识自己职业价值观、职业兴趣等);

B。我适合做什么(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职业气质、已形成的智商和情商水平、自己的特殊才能等);

C。我擅长做什么(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如分析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

D。我能够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等)。

通过以上因素综合分析,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使自己认识到当前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哪个位置,根据对自己的认识,初步明确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

自我评估的内容虽然纷繁复杂,但总体来看,可以分为四个不同方面:

(1)德

拿破仑讲过,“德行之力,十倍于身体之力”。徐世昌说,“凡建功立业,以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住脚”。古人云,“人无德无立,国无德无兴”,“德不孤,必有邻”。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可以调节和导向人们行为,从而维持社会生活的合理秩序。道德对国家和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所以,对个人道德的认识和评价自然应成为自我评估的首要的和最重要的内容。

对自我道德的评估应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二十字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第二,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主要内容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第三,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主要内容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第四,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智

在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的情况下,智育水平是实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自我评估中正确认识自己的智育水平,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智力水平,即当前个体掌握的知识特点,这些知识属于哪个学科门类,基础知识是多少,专业知识多少,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某段时间,可以掌握多少知识,可以达到什么水平;第二,获取知识的能力,即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智力水平正常与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来判断,若智商在60%以下就是低智商了。

(3)体

毛泽东讲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生命才能延续。身体健康是个体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各种能力素质发展的基础。假设一个人有10000000万,前面的1代表身体素质,后面的0代表房子、车子、妻子、儿子、票子等。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的所有就等于0,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因此,自我评估中,身体素质的评估也应当包括在其中。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的完全平衡状态。一个人只是身强力壮,没有器质性疾病,还不完全健康,只有体格和心理方面都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健康。故自我评估中对身体素质的评估,既应包括体质方面的指标,如身高、体重、速度、耐力、承重力、味觉、触觉、嗅觉、血压、心跳、血液、皮肤、强壮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又应包括心理健康的指标:自我感觉、自我调节能力、工作生活的效率、幸福感、是否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是否能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社会交往中是否能做到既不妄自尊大,又不畏缩恐惧等。

(4)美

真善美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美即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是人们从事物现象中发现美的能力和享受美的过程。审美能对人的生理、心理、品德、情操、知识、智力的发展产生全面而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把德、智、体三个能力高效率地调动起来,可以启迪人们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有助于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美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去认识事物、现象,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在工作之余的爱好是画画,而且造诣颇深。爱因斯坦的业余爱好是拉小提琴,普朗克的业余爱好是弹钢琴,哈恩的业余爱好是唱歌,三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可以组建一支水平很高的室内乐演奏小组。伽利略的业余爱好是写诗歌。这些科学家之所以能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在业余上都有所建树。是因为科学与艺术不仅不冲突,相反艺术可以为科学提供灵感。美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渗透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因此,在自我评估时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审美能力,包括欣赏能力、绘画能力、书法能力、唱歌能力等。

2。自我评估的原则。自我评估的原则是自我评估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准则,也是个体自我评估中基本规律的体现,必须遵循,否则就不可能得到科学的结果。具体来说,自我评估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性原则

个体自我评估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纷繁复杂。为了正确全面理性认识自己,必须坚持全面性原则,既要认识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要认识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每一个大类下又分为不同的小类,如科学文化素质方面,要认识自己目前已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未掌握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构成是属于哪个学科的,这些知识在未来哪一个职业上使用,才会发挥最大的效益。还要认识到自己未来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通过未来的努力又能掌握哪些知识,当前知识结构以及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会不会更有利于你从事某个职业等。

从能力上说,应判断你现在对你的能力是否满意。综合各方面能力看,有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等,这些能力哪些方面较强,哪些方面较弱,特别是哪些对你未来从事的职业构成了致命性的威胁,必须在短时间内提高,哪些需要继续保持和继续发扬提升。从性格上看,应弄清自己属于哪一种性格的人,这种性格适合什么职业,这种性格是否与自己的职业理想相匹配。

自我评估的全面性原则要求在自我评估过程中,不断将自己特性从大指标到小指标逐一认识,必须保证这些指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示一个全面的自我,而且要认识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和相关性。

(2)客观性原则

个体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每个人都与外界进行着信息的交流与物质的交换。这一状况决定了个体在自我评估时不仅受到个体心智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个体在自我评估中由于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而不能充分认识和掌握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些规律,而形成脱离实际的主观性认识,或在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把反馈给自己的实际上是虚假错误的信息误以为是真实合理正确的信息,或是由于个体在某一特殊环境和极端情绪支配下,严重高估或低估自己某些方面的能力。比如,某同学的一篇作品在校报上发表了,受到了老师的赞扬和同学的羡慕,就骄傲起来,认为自己的写作水平已经很高了,可以出专著了。又如,某同学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看到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考过了,自己经过努力仍没有通过,就变得消极起来,在郁闷中认为自己没有学习语言的能力和天赋,完全否定自己的学习能力。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在自我评估中,客观认识让位于主观认识,从而形成了错误的认识,不能正确反映自己的状况。自我评估中,背离了客观性原则,就必然无法掌握全面科学的自我,从而导致自我评估的失败。

(3)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要求个体在自我评估过程中,将自我评估内容与职业理想在一定情况下联系起来。人的个性特点是丰富多彩的,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话说明每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同时人的优点和缺点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一个情景下或相对一个职业来说是缺点,但可能在另外一个情景下,相对另一个职业来说就是优点了。这就要求在自我评估中将个人的特点与职业理想联系起来分析,结合自己的职业理想认识和评估自己。比如有的人认为自己在与人交往,与人共事时不积极热情,没能像有的人那样豪情万丈,雷厉风行,热火朝天、很快能融入到一个新环境中,且能控制与人交往的节奏,把握交流的主动权,从而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自己太不强势、太小心翼翼、太懦弱,盲目对自己做出这样的认识就是没有坚持适度性原则的体现。一个人小心谨慎的特点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必须与他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如果这个人的职业理想是政治家、外交家、演说家、律师、培训师、教师等,那么他的不善言辞,唯唯诺诺,这个特点可就真是他的缺点了。但如果这个人的职业理想是驾驶员、科学家、考古学家、作家、书法家、画家、会计师等,那小心谨慎则是他的优点。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要求是不同的。坚持适度性原则,就可以发现那些真正能影响到自己实现职业理想的缺点,哪些虽是缺点,但不至于影响到职业理想的实现。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绕过这些不致命的缺点仍然可以取得成功。比如历史学家吴晗考北京大学时,国文考了100分,数学为0分,著名作家钱钟书考清华大学时,数学才考了4分。这两个学者的共同点就是数学分数很低,让外人看来的确是一个缺点了,但如果联系他们的职业理想来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为数学考0分或4分基本不会影响他们进行历史研究和文学创作,并没有影响二人成为优秀的历史学家和作家。联系到他们的职业理想,这个特点虽不能看作是他们的优点,但也不至于是让人绝望的缺点了。

(4)发展性原则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过程,它贯穿于人生的每个阶段,甚至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人们在确定了终极的职业理想之后,必然会制定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奋斗目标。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时,外界环境以及个体心智也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特征,所以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过程就是伴随着外界和个体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这就要求职业生涯规划中必须坚持发展性原则,自我评估也应坚持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去分析环境和认识自己,不断认清环境的变化对个体提出的新要求。在自己知识、阅历和能力提高的情况下,重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弄清这些新要求与新的自我是否匹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匹配,以此重新认识自我。环境与个体的发展性决定职业生涯的动态性,进而决定了自我评估的动态性与发展性。

自我评估有多个指标,这些指标对不同的人,不同的职业理想有不同的权重要求,要通过自学,请教老师,与同学交流等形式弄清楚每一个指标的含义、范畴。结合自己的情况确定指标的权重,特别是要找到权重最大的指标。

通过自我评估,就会认识到自己的许多优点和缺点。应当将这些优点和缺点进一步整合,使优点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同时要确定诸多缺点中最突出的缺点,将此作为重点加以改进。因为木桶原理认为:一个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组成,如果组成木桶的这些木板长短不一,那么这个木桶的最大容量不是取决于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在自我评估中,会发现许多与职业理想相关的缺点,这些缺点中必然有一个或两个与职业理想的实现与否有最显著联系,个人职业理想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最突出的缺点。在自我评估中,发现自己的诸多缺点时,还必须找到最主要的缺点,尽快弥补。

(6)尽量使用多种方法的原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