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书 > 第一课 早期阅读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课 早期阅读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课早期阅读活动概述

近年来,国际学前教育界十分重视对早期阅读领域的研究。进入21世纪,我国幼教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推广着早期阅读教育理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幼教领域便展开了关于早期阅读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特别是在《纲要》中首次提出了早期阅读教育的观念后,早期阅读更加受到国内幼教界的广泛重视。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不断深入,幼教专家对什么是科学的早期阅读、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应该如何开展等逐渐有了较为明晰的认识。

一、早期阅读的含义

什么是阅读?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认为:“阅读可以定义为以理解为目的,运用书面拼音知识和口语语音知识,从印刷文字中获取意义的过程。”而早期阅读的关键在于一个“早”字,它是指学前儿童在尚未具备独立阅读能力时所进行的与阅读有关的准备活动,与成人和中小学生以文字为基础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也正因为此,一说起“早期阅读”,人们往往自然而然地把它与识字联系在一起,把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出现了把两者混同的现象。关于“早期阅读”的争论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正确认识“早期阅读”需要回答这样几个问题:“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吗?两者的关系如何?在学前教育阶段是否需要进行“早期阅读”或“早期识字”?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张明红副教授指出,“早期阅读”绝不等同于“早期识字”。早期阅读应当包括一切与书面语言学习有关的内容。早期识字是学习书面语言的一种内容和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内容与方式,一些托儿所和幼儿园大批地、正规地组织婴幼儿识字是不足取的,大量地、系统地识字不是学前儿童早期阅读的内容。但是,有些老师在组织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中故意回避文字的接触是愚蠢的做法。周兢教授指出,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历史中,“早期识字”作为中国儿童早期教育的代名词早于“早期阅读”的概念存在,而识字和阅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是为塑造未来的成功阅读者做准备,儿童通过早期阅读活动学习掌握阅读的技巧,然后学会通过阅读去学习各科知识。对3~8岁的学前儿童来说,重要的是通过早期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

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两位学者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早期阅读概念: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和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内容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融观察、记忆、思维、表达等多种认知于一体的综合过程。(张明红,1996)

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形式的机会,是儿童发展语言和元语言能力的机会,是儿童掌握词汇构成和文字表征的机会,同时也是儿童发展学习读写的倾向态度的机会。(周兢,2005)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个月大的婴儿即能分辨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图案,因此,两个月左右的婴儿即可开始进行适宜的阅读教育。早期阅读中读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书”,而是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内容的过程。早期阅读的意义不在于“书”,而在于阅读的过程。早期阅读是成人借助于图书和幼儿交往与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不仅可以丰富和扩展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而且可以丰富词汇,提高语言理解能力,促进思维、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

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明确地认识到,早期阅读的目的不是让学前儿童大量识字,也不在于让他们在阅读中学习到多少知识,而是通过一些与阅读有关的活动让他们掌握一些与阅读活动有关的准备技能,培养阅读的兴趣,养成进行阅读的良好习惯,从而促进其今后的正式阅读。有关研究已经表明,缺乏良好的早期阅读经验的儿童,常常把阅读看成是一件自己能力所不能及或者没有意思的事,缺乏阅读兴趣;他们即使认识了一句话中的每一个字,却不能把所有字的意义连贯起来以完成对整个句子意义的理解。所以,早期阅读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爱上阅读,成为书本的主人,成为主动思考的阅读者。

二、早期阅读的意义和作用

在社会和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的阅读能力被视为具有很高价值的能力。人们认为阅读能力既是学业成就的主要表现,也是一个人未来从事各项工作的基本条件。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研究者们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这个自主阅读的能力是指儿童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能够自己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尽管他们还不完全识字,但自己已能够与书对话,并逐渐做到能够独立思考,进行自主阅读。唯有成为自主阅读者才算真正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而儿童与书对话的能力,在阅读中延伸思维的能力,都是需要学习的。儿童处在3~8岁这一阶段时,不但口头语言发展速度惊人,同时他们开始认识符号、声音与意义的关联性,尝试用自己所学的语言解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这些基础能力的养成将帮助孩子适应以后的学校生活,并成为个人终身学习的要件。这一能力的进展需要正确的引导,也需要成人的温暖陪伴。因此,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阅读委员会呼吁,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孩子出生开始的,这不仅是家长和教师的工作,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早期阅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学前儿童进行早期阅读至少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早期阅读能够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

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究欲望,当他们发现很多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都能在书本中找到答案时,阅读活动便和良好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这种体验使阅读逐渐成为儿童在成长中的一种需要和习惯,并使其终生受益。

(二)早期阅读是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由对语音的感觉到咿呀学语,进而跟随成人一起吟唱儿歌;从听懂语义、理解内容,到能够独自将图画的内容与实物形象联系起来,边看边说;从听故事到自编故事和讲故事,在这些由于阅读而产生的一系列语言活动中,孩子可以获得敏锐的听力,把握正确的发音,掌握常用的词汇,逐渐领会基本的语法规则和表达的技巧。此外,儿童在与成人共同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随着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而增强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三)早期阅读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钥匙

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恰当的刺激,早期阅读提供了一种积极的外部刺激。儿童可以通过各种内容的阅读活动进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图书世界,增添生活的感受,学到丰富的知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想象使人物和情节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儿童必须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把书读懂。因此,早期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创造的过程,早期阅读好比是一种智力体操。

(四)早期阅读可以发展今后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能

早期阅读使儿童在较小的年龄更多地接触图书和其他书面材料,从而学会并掌握图书阅读的行为经验,如正确地取拿图书,准确地逐页翻书的经验;观察画面,分辨图画中的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经验;熟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以及画面排列顺序规律的阅读规则和经验;在连环的图画之间运用反思、预期、质疑、假设等技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经验等,这些阅读的预备技能对儿童今后的学习及自主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五)早期阅读有利于儿童人格的健康发展

读书塑造人格。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知识丰富的儿童读物,会对儿童的兴趣、性格、理想、世界观的发展与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较早开始阅读的儿童,对阅读活动具有更强的胜任感,不畏惧学习,把书本当做自己的朋友,他们往往爱读书也会读书,对学校中的学习活动有较大兴趣并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

三、早期阅读的形式

随着早期阅读观念的逐步深入,早期阅读已成为学前儿童生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可以通过图画书学习阅读,可以在游戏活动中学习阅读,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阅读。早期阅读渗透于学前儿童学习与生活的各个环节。家庭在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幼儿园则是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主阵地。

(一)家庭中的早期阅读

在0~3岁的婴儿阶段,学前儿童的阅读活动主要在家庭中进行。3~6岁以后,虽然幼儿园中开展了早期阅读活动,但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养成仍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幼儿阅读不仅是需要指导的,而且更需要成人尤其是父母的温暖陪伴。因此,亲子阅读是帮助幼儿成为自主阅读者的重要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虽然并不懂得早期阅读教育的理论,但他们从朴素的育儿经验出发,喜欢给孩子购买各种婴儿画报、幼儿读物,喜欢给孩子朗读故事、儿歌、唐诗等,许多年轻的家长还喜欢把书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孩子,这为年幼的儿童创造了良好的早期阅读机会。但也有一些家长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阅读是上学以后的事情,在学前阶段开始阅读对儿童来说太早;也有的家长简单地认为,早期阅读首先要教会儿童识字,把孩子识字量的多少作为孩子是否聪明的评价指标之一,集中性、任务性地教孩子认字,而忽略对孩子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些家长强调让孩子进行阅读,却不愿意或没时间陪孩子阅读,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阅读的指导;有些家长在购买幼儿阅读材料时跟着市场宣传走,缺乏辨别和选择能力。由于不同的家庭对早期阅读活动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家庭中的早期阅读活动需要得到幼儿教师的指导。

(二)幼儿园中的早期阅读

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的目的在于帮助儿童接触书面语言,发展他们学习书面语言的行为,培养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性,为进入学龄期的正式书面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集体阅读活动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