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杭梅 > 第一课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课 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课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概述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含义

谈话活动是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根据事先设计好的主题,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对话。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在一定范围内与他人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谈话活动根据一定的语言教育理论,一定的语言教育目标和内容,将一部分语言教育任务付诸实践,对幼儿的语言发展产生影响。因此,谈话活动具有其他语言活动所不能替代的意义,尤其在培养幼儿倾听行为和表述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有一个具体、有趣的中心话题

《纲要》语言领域目标第一条指出,幼儿应“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谈话活动重在幼儿的交流,但交流什么?幼儿会用什么态度交流,如何交流?这是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

在谈话活动中,引导幼儿集中关注并用语言进行交流时,一个全体参与谈话者共有的中心话题限定了幼儿交流的范围,从客观上主导了幼儿交流的方向,使幼儿的交流带有了一定的讨论性质。例如,大班谈话活动“快乐的五一长假”,每个幼儿在教师为其创设的语言情境中,围绕“五一长假”的话题进行交流。

在幼儿园的谈话活动中,有趣的中心话题往往包含三层意思:①幼儿对中心话题具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就谈话主题充分发挥。完全陌生的话题不可能使幼儿产生谈话的兴趣。假设谈话主题是幼儿所不熟悉的“糖果原料加工”,幼儿便无法就这一话题进行饶有兴趣的谈话。②有一定的新鲜感。使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往往是那些新颖的生活内容。曾经反复提起和谈论的话题,不会引起幼儿的强烈关注。比如“国庆节假日”的话题,就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③有兴趣的话题常常与幼儿今日生活中的共同关心点有关。幼儿生活中的一定区域内出现的某些大家共同经历的事,或是电视台新近放映的一部动画片,能够使幼儿产生交流和分享的愿望,就可成为有趣的中心话题。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多元的信息交流环境、条件

谈话活动注重多方的信息交流,幼儿园的谈话活动突出强调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在这方面,谈话活动的特点表现为三方面:一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信息量较大。幼儿围绕中心话题交谈时思路相对开阔,但是他们的语言经验各自有别,因此,承载这些经验内容的语言形式也丰富且多种类。二是幼儿交流的对象范围相对较大。幼儿有时在全班面前谈论个人见解,有时在小组里与几个幼儿交谈,也有时与邻座幼儿或老师进行个别交谈。三是谈话活动的语言交流方式较多。任何一个幼儿园谈话活动都可能包括教师与幼儿交谈、幼儿与教师交谈、幼儿与幼儿交谈。因此,谈话活动是一种多方位的语言交流,它给幼儿提供学习运用语言的机会,是其他活动所不具备的。

(三)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宽松自由的交流语境、交流气氛

在谈话活动中,幼儿可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中心话题,自由地表达个人见解。无论幼儿原有经验怎样,无论幼儿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谈话,他们都可以在这个范围里将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例如,在“快乐的五一长假”谈话活动中,幼儿根据各自的经验和感受,谈论“五一”中自己最喜爱的活动、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地方等。有的幼儿介绍好玩的公园,并说出公园的游乐设施;有的幼儿则用图画的形式将“五一”三天假日中所感兴趣的活动画出来,并和大家交流等。幼儿在谈话活动中能够畅所欲言,且交谈气氛轻松,情绪快乐。

谈话活动宽松自由的气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要求幼儿统一认识,允许幼儿根据个人感受发表见解,针对谈论主题说自己想说的话,说自己独特的经验。其二,不特别强调规范化语言。谈话活动鼓励幼儿交谈,积极说话,善于表达个人想法,但不要求他们一定使用准确无误的句式,完整连贯的语段。实际上,谈话活动重在给幼儿提供说的机会,让幼儿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操练自己的语言,并产生相互影响,通过提高自己对语言的敏感程度而发展自己的语言。

(四)学前儿童谈话活动具有较丰富的、有趣的谈话素材

谈话所涉及的素材必须是幼儿知识经验范围内的,取材于儿童参观、游览、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教育活动、游戏、电影或电视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儿童的知识越丰富,谈话的素材积累得越多,谈话的内容越丰富。如果对某个地方或某个事物只观察了一次,所获得的印象只是初步的、粗浅的,儿童在谈话活动中便无话可说。只有当儿童对某种事物或某种现象进行了多次观察,从不同角度比较细致地了解以后,儿童才会有话可谈,谈话素材才能较完整、丰富,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教师仅仅带儿童观察了青草发芽,就让儿童谈春天的特征,那一定是徒劳无功的。如果从初春开始,教师就有意识地引导儿童关注春天到来的特征:太阳晒得暖洋洋的,冰雪消融,土地松软,小草长出了芽苞,迎春花开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人们脱下了厚厚的冬装,换上了轻巧活泼的春装,人们在户外放着风筝,农民在田头忙着春耕……儿童就能积累丰富的谈话素材,自然就谈得生动、形象。

(五)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中教师往往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组织者,但是在谈话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以间接引导的方式出现,他们往往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谈话,给幼儿以平等的感觉,这也是创造谈话活动宽松气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教师在谈话活动中以参与者的角色身份出现,并不表明这场谈话成为任意的无计划交谈。教师在设计组织谈话时,仍然要按照预定的目标内容,紧扣谈话的中心话题,有效地影响着谈话活动的进程。谈话活动中,教师的间接引导往往通过两种主要方式得以体现。一是用提问的方式引出话题或转换话题,引导幼儿谈话的思路,把握谈话活动的方式。二是用平行谈话的方式对幼儿做隐性示范。教师通过谈论自己的经验,比如自己喜欢的地方以及喜欢的原因等,向幼儿暗示谈话时组织交流内容的方法。应当说,教师在谈话活动中的指导方法不同于其他语言教育活动,因而也成为这一类活动的独特之处。

三、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其他活动的区别

(一)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的区别

谈话与讲述都属于语言教育范畴,同样都是对提高幼儿表述能力极有益处的活动,但却是不同类型的语言教育。从活动目标上看,谈话活动注重幼儿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而讲述活动则侧重幼儿清楚、连贯地表述某一事、某一物的能力;从活动内容上看,谈话活动往往围绕幼儿已有经验的话题进行交谈,而讲述活动则针对某一幼儿需认识的凭借物(图片、玩具等)进行讲述;从幼儿运用语言的方式来看,同样是口头语言的表达,谈话的语言属于对话范畴,是各种交谈的汇集,正如人们一般交谈那样,不需要正式场合使用的过于严谨的语言,而是宽松自由、不拘形式的语言,以说明白想法为准。但讲述不同于谈话,讲述是一种独白,要求使用类似正式场合的语言,要求规范清晰而有条理地表达相对完整的观点。尽管讲述者还是幼小的儿童,但他们已在讲述活动中为未来的“发言”“报告”“辩论”等做先期的准备了。

(二)谈话活动与日常交流的区别

谈话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创造的交谈机会,而幼儿日常交谈则是无预期目标和计划的自发的谈话。幼儿谈话活动与幼儿日常交谈的最大区别即在此。然而,还必须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应当说,幼儿的日常交谈是他们谈话活动的语言基础,谈话活动中的语言学习又有助于提高他们日常交谈的水平。这两种场合的谈话,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好机会,对促进幼儿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交往有互为影响的作用。

(三)谈话活动与科学领域的“总结性谈话”的区别

谈话活动与科学教育的“总结性谈话”之间的差别,主要反映在活动目的方面。进行科学教育的“总结性谈话”,目的在于帮助幼儿更好地认识有关的科学教育内容,通过谈话来巩固、加深幼儿的认识,属于语言教育的谈话活动主要侧重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并不特别考虑话题内容的认识范畴,教师在设计谈话活动时,较多地注意幼儿围绕某一话题“说些什么”和“怎么说”。但必须指出,幼儿园各种类型教育活动的内容有着综合渗透的共性特点,往往不可截然分开。科学教育的总结性谈话是渗透的语言教育内容,而语言教育的谈话活动也有可能综合科学教育的内容。从语言教育活动研究的角度出发,不必特别地去划清幼儿谈话内容与其他学习活动的界限,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根据语言教育的目的要求,切实提高幼儿的谈话水平。

四、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的类型

谈话活动的实质是通过一定的话题引发多方的言语交往活动,主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和开放性的讨论活动进行。

(一)日常生活中的谈话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是发展儿童口语的重要途径,它带有极大的情境性和感情色彩,交谈的话题极其丰富,交谈的对象经常变化,交谈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开始或结束,不受时间、空间、年龄对象的限制。这种谈话活动在三个年龄班都适用。它主要有两种形式:

1。日常个别谈话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如早晨来园、晨间活动、盥洗、游戏、活动过渡的间隙、离园等时间内,教师都可以利用这些零散的时间与部分儿童就某个话题进行交谈。但这种交谈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经过了一定的计划和准备的,教师要考虑好要与哪些儿童交谈、谈什么、在交谈中发展他们的哪些言语技能和态度。教师应该把这部分内容列入一日活动计划中。例如,早晨来园时,教师计划与班上较内向、语言能力相对较弱的四名儿童交谈,话题有两个:来园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昨天我感到最高兴的事是什么?通过与儿童交谈,培养他们主动、大胆地与人交往的能力,鼓励儿童主动表达的积极性。交谈过程中,教师可以与一个或同时与四个儿童交谈,儿童可以随时参加或退出谈话。日常交谈中的个别交流,主要目的在于增强个别儿童的自信心,调动儿童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