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试卷 > 第一课 讲述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课 讲述活动概述(第1页)

第一课讲述活动概述

一、讲述活动的定义

学前儿童讲述活动是指学前儿童针对一定的讲述对象,在相对正式的语言环境中独自完成的表述一定内容(表达个人对某事、某物或某人的认识)的语言表达活动,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这类活动要求幼儿积极参与命题性质的讲述实践,帮助幼儿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

二、讲述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讲述活动拥有一定的凭借物

所谓凭借物,就是幼儿讲述的对象。凭借物可以是实物、图片和情境等。幼儿根据凭借物进行讲述,讲述中心明确,语言指向性明显。例如,讲述活动“各种各样的包”,其凭借物就是各种各样的包,讲述的中心必然围绕着包的外形特征、类别、作用等方面进行。

(二)具有命题的性质,语言情境相对正式

因为提供了凭借物,也就确定了幼儿讲述的中心内容,因此,这样的讲述活动就像命题作文一样,对于幼儿来说也就具有命题的性质。语言情境相对正式,是指讲述活动中幼儿不能像在谈话活动中那样宽松自由、随意地交谈,而必须围绕着凭借物独立地、完整地、有条理地说出一段话。

(三)讲述活动的语言是独白语言

独白语言是指幼儿独立构思,然后用完整、连贯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准确无误地、独立地在众人面前表达出来,并得到他人的理解。这种语言方式显然大大区别于谈话活动中你来我往、你一言我一语的语言交流方式,而是以个体表述大段的、完整的语言为主,可以对其他幼儿的语言表述内容产生影响,但不会形成对话式的交流。

(四)讲述活动需要调动幼儿的多种能力

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观察、分析凭借物,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凭借物的不同方面,甚至进一步联想、想象不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构思讲述的具体内容、讲述的顺序和讲述的语言。

三、讲述活动的作用

(一)提高幼儿的讲述水平

在讲述活动中,幼儿需要独立构思讲述的内容、讲述的顺序、讲述的重点和中心,考虑怎样讲别人才能理解自己,逐步学会有中心、有顺序、有重点地讲述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独立讲述的水平。例如,讲述“我最喜欢的动画片”中,幼儿在讲述前要想好自己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部动画片。幼儿还要考虑自己讲述的重点是什么,怎么讲才能把自己所想到的内容表达清楚,让别人听得懂。

(二)锻炼幼儿独白语言的能力

在讲述活动中,幼儿有机会逐渐学习在集体面前独立、大胆地讲述自己的想法,把对事、物、人等不同的内容讲清楚,要求语言完整、连贯,重点突出。这种独白语言的发展大致表现为:小班,能够克服胆怯勇于在众人面前讲述,做到语句简短但完整;中班,能够大方地在众人面前讲述,语言完整连贯,能够说出较为完整的一段话;大班,能够自在地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内容连贯、重点突出,语句之间的逻辑性较中班强。

(三)促进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幼儿要想把某一事物表述清楚,就必须熟悉、了解这一事物。因此,在讲述之前幼儿需要对这一事物进行感知,获得较为充分的认知,久而久之,幼儿就会掌握一些认识事物的普遍方法。例如,认知某一种实物,通常不外乎从这一物体的名称、外形(颜色、形状)、材料、功能或作用等方面感知、认识,幼儿讲述的时候也必然要讲清楚这些内容。认知某一事件,通常不外乎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

(四)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在讲述活动中,幼儿不仅要讲述自己关于凭借物的所见、所闻,还要讲述自己对凭借物的所感、所想。这就需要幼儿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判断、推理、想象,由此,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才能在讲述活动中得到发展。

例如,在看图讲述过程中,幼儿要根据画面给出的线索想象出不同的故事情节或结果;在排图讲述过程中,幼儿需要根据图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散乱放置的图片排出正确的顺序然后进行讲述;再比如,有的讲述活动中幼儿要揣摩人物的情感、思想,并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从这些方面来说,讲述活动可以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四、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根据讲述活动中涉及的内容分类

1。叙事性讲述

叙事性讲述是用口头语言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讲述出来。叙事要求说清楚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和原因,并且要求说明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在学前阶段,只要求儿童能用简洁的语言,清楚地按顺序讲述事件就可以了。例如,讲述《司马光砸缸》,就要求幼儿讲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最后的结果。

2。描述性讲述

描述性讲述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状态、动作或物体以及景物的性质、特征具体描述出来。在学前阶段,儿童学习描述性讲述的重点在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同时能观察到事物的细节部分、推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初步尝试使用具体、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子对事物进行细致的描述。例如,讲述《我最喜欢的东西》,要求幼儿具体描述自己最喜欢的物品的外形、种类以及不同类型物品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自己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3。说明性讲述

说明性讲述是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把事物的外形、特征、用途等解说清楚的讲述形式。例如,讲述《各种各样的扇子》,就要求儿童讲清楚扇子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处等。在说明性讲述中,儿童的语言不需要太过花哨,而是需要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4。议论性讲述

议论是讲道理或论是非,议论性讲述就是通过摆观点、摆事实来说明自己赞成什么或反对什么。学前阶段儿童的逻辑思维水平不高,议论能力不强,因此,只能进行初步的议论性讲述。例如,讲述《你喜欢喜羊羊还是懒羊羊》,儿童只要结合自己的喜好把理由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二)根据讲述活动的讲述对象来分类

1。看图讲述

以各种各样的图片为讲述对象的讲述活动就是看图讲述。“各种各样的图片”分别是指:教师提供的完整图片,包括教师自绘的以及出版印刷的图画;半成品的图片,针对这些图片幼儿可进行不同的排序、可拼成不同的图、可通过添画来形成完整的图片;完全由幼儿自己绘制的图画等。因此,看图讲述除了根据成品图片讲述外,还可以分为:排图讲述、拼图讲述、添画讲述、绘图讲述等。

(1)排图讲述

排图讲述是指提供给儿童的数张图片没有固定的顺序,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对图片中表现内容的理解和想象,将这些图片排成一定的顺序,形成完整、连贯的情节,从而进行讲述的活动。排图讲述可以训练儿童的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同样的图片因为儿童理解的不同,就会排出不同的图片顺序,形成或直叙,或倒叙,或插叙的不同故事内容。由此可以看出,这种讲述方式对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比较适合大班儿童。

(2)拼图讲述

拼图讲述是指提供给儿童的不是现成的图片,而是可以组成图片的材料,包括各种积塑玩具、贴绒图片、磁铁图片、立体图片、七巧板等,这些材料中涵盖了各种人物、动物、花草树木、地点、天气状况、标志等组成故事不可缺少的要素,还有为适应不同主题需要而提供的背景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