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经历怎么写 > 五学会管理情绪(第1页)

五学会管理情绪(第1页)

五、学会管理情绪

“情绪”一词,让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作为社会人,我们每时每刻都处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或平静,或激动,或愉快,或愤怒,等等。因此,我们最有资格谈论情绪。然而,情绪又是人类最复杂的心理现象之一,常常令人琢磨不透。当我们处于某种情绪状态中,有时会不知所措,表现出驾驭情绪能力的软弱性。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成长的重要时期,情绪特征更具特色,面临的问题亦更加多样化。本章将与读者一起探索情绪世界的奥妙,撩开大学生情绪的面纱,寻找调节情绪的有效方法,使我们每个人生活得更健康、快乐。

(一)什么是情绪与情感

1。情绪的概念

“情绪”一词常出现在生活中,人们在认识和理解这个词时并不会感到困难或产生分歧和误解。例如,我们观看一场扣人心弦的体育比赛时会感到兴奋和紧张,失去亲人时会感到痛苦和悲伤,完成一项任务或工作后会感到喜悦和轻松,受到挫折时会感到悲观和沮丧,遭遇危险时会感到恐惧,面对敌人挑衅时会感到按捺不住的愤怒,工作不称心时会感到不满,美好的期望落空时会感到失落,面临紧迫的任务时会感到焦虑。这些感受上的各种变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绪。

2。情绪、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在有机体的生理基础上产生的,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因而十分复杂。西方心理学著作常常把无限纷繁的情绪和情感统称为感情。这样,感情的概念就包括了心理学中使用的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

情绪和情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感情这种复杂的心理现象。

情绪通常是在有机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由于饮食的需求而引起满意或不满意的情绪,由于危险情景引起的恐惧及与搏斗相联系的愤怒等。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但是,人的情绪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情绪。即使人类最简单的情绪,在它产生和起作用的时候,都受人的社会生活方式、社会习俗和文化教养的影响和制约。由于这个原因,在人类满足基本需要的生活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与人的这些需要相联系的事物在人的反映中都带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色彩。例如,难闻的气味能引起厌恶的情绪,素雅整洁的房间使人产生恬静舒适的心情。

(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具有青年人共有的情绪和情感特征;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独特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心理发展特点及生理状况,其情绪和情感又具有鲜明的特点,这些情绪特点导致了大学生的某些不良情绪甚至情绪障碍。

1。情绪的波动性

大学生的情绪起伏波动较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生情绪在两极间变化频繁。人际关系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好坏都可能引起情绪的变化,从而使大学生的情绪时而高涨,时而低落,从一个极端转为另一个极端。二是大学生还常常表现出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产生大学生情绪起伏波动特点的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大学生在生理、社会和心理上发展的不平衡中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常在情绪体验中得以表现。大学生的辩证思维的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对待矛盾容易产生偏激,从而引起情绪上的两极反应。其二,大学生的社会活动范围扩大,影响情绪的各种因素大量出现,如人际关系、学习成绩、恋爱等因素。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情绪有些是能够被意识到的,而有些则未被自己所意识,也会导致情绪的波动。

2。情绪的冲动性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曾称青年期为“疾风怒涛”期。大学生的情绪具有强烈性、爆发性和易激动性,即冲动性比较强。同样的刺**境,对成年人来说,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情绪反应,但却能引起大学生较强烈的情绪体验。他们对各种事物比较敏感,反应迅速,遇事容易冲动。例如,大学校园中发生的打架、斗殴往往都是因为大学生对一些小事的处理不够冷静、进而发展到激怒、甚至导致意外事情的发生。造成大学生情绪的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有:首先,由于个体在青年期的神经—内分泌的活动特点,使大学生的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往往优于抑制过程,并且容易引起兴奋的泛化和扩散,导致情绪的冲动性较强。其次,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由于外界事物与心理需要的矛盾,也会导致较强烈的情绪反应。

3。情绪的丰富性

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出现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社交更细腻、更复杂,对友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活动——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社会实践活动来看,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部分确立了道德感、正义感,同时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4。情绪的情景性

大学生的情绪易受情景气氛的感染,一定的刺激在特定的环境下会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例如,晚上寝室熄灯时学生会大声喊叫;文艺晚会上喝彩声此起彼伏等)。一旦满足自己需要的刺激出现,大学生就显得十分高兴;反之,就显得十分沮丧甚至愤怒。

(三)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自卑

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的自卑主要表现在:敏感和掩饰、自暴自弃、逃避现实、自傲、封闭及逆反。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有:

(1)不能正确地面对现实。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时期是学习尖子,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厚爱和同学的羡慕,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人才济济,大家各方面一律平等,一切从零开始。从鹤立鸡群变成“平庸之辈”,部分大学生对这种地位的变化和心理落差产生了自我评价失调,造成自卑心理。

(2)缺乏某些个人专长。大学生活丰富多彩,那些在各方面表现突出,如文娱、体育、写作、演讲等方面有专长的大学生,往往受到别人的羡慕;而在这些方面没有特长且学习成绩平平的,就会产生一种不如别人多才多艺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平平庸庸和默默无闻。

(3)失恋或单相思。近几年来,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并不少见。目前很多高校对此问题所持的态度是“不提倡、不反对。”就爱情而言,它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如果大学生把学习、打工和恋爱交织在一起,很可能造成心理危机。失恋或单相思令大学生尤其痛苦。很多大学生失恋后,将恋爱失败的原因归于自身条件,认为自己的身高、相貌或其他方面“配不上人家”,因而产生较严重的自卑。

(4)性格、智力等方面的缺陷。大部分大学生性格外向、活泼、开朗、朝气蓬勃,少部分大学生由于性格内向、不善于言语、不善于表达自己,在公共场所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较弱,因而难以适应新的环境。这部分大学生羡慕那些性格外向的人,逐渐产生对自己的厌恶和自卑。有位大学生曾说:“和同学们聊天时,他们的知识很丰富,天南地北,无所不知,我却什么都不懂,我觉得自己不如他们,很笨。”另外,大学生智力水平不一,智力水平高者花在学习方面时间少而成绩优秀,智力水平略低者比别人多花几倍的时间却依旧成绩平平甚至不及格。这类大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