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社会教育与活动指导要点 >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页)

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2页)

核心概念: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感、直接学习、观察学习。

(一)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观点

第一,强化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机制。

第二,自我认知在儿童的社会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直接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第四,观察学习是儿童获得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第一,重视恰当的行为强化。

第二,为儿童提供展示自我能力与成就的机会与舞台。

第三,为儿童提供值得模仿的环境与榜样。

三、认知发展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皮亚杰、柯尔伯格。

核心概念:自我中心主义、前道德阶段、角色承担、前习俗水平。

(一)关于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观点

第一,儿童认知发展是道德发展的必要条件,道德发展的机制就是道德判断的认知结构的变化和改组。

第二,道德发展作为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由于认知结构的变化而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分别提出了道德发展三阶段和三水平六阶段论。

第三,道德发展的动力来自于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儿童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着自己的道德经验,形成和改变着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

(二)对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启示

第一,对儿童的道德教育要适应并促进儿童的发展水平。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接受儿童不成熟的思维,也要为他们走向成熟搭建桥梁,帮助他们向更高的理解水平发展。

第二,道德经验的丰富是儿童道德认知结构变化的基础。教育者应当为儿童提供积累道德经验的机会,并引导儿童从对这些经验的反馈中学习。

四、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劳伦兹、威尔逊、凯恩斯、布朗芬布伦纳。

核心概念:习性学、发展心理生物学、发展生态学。

(一)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观点

第一,儿童的健康发展与早期依恋的形成有重要联系,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人类行为有生物基因的继承性。

第三,在社会性发展中,生物成熟引起并保持经验,同时,经验的变化又会改变有机体的行为、生物状态和行为潜能。有机体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具有适应性和主动性。

第四,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由小到大层层扩散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个体的发展施以影响。

(二)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

第一,重视建构儿童良好的早期依恋与同伴关系。

第二,引导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时,要考虑到成熟水平与经验的匹配性。

第三,注意建构有教育意义的教育生态环境。

内容回顾

思考与练习

简答题

1。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2。在游戏中幼儿的交往行为有哪几种水平?

3。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