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ppt > 三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第1页)

三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第1页)

三、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

以情感体验为主的方法是一种通过环境熏陶和情感激发来影响幼儿的情感和行为的教育方法。一般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多采用这类方法。这主要包括陶冶法、移情训练法和角色扮演法。

(一)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环境和情感的因素,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行为和亲社会情感,进而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陶冶法主要包括环境陶冶法和艺术感染法。环境陶冶法是指通过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师有意识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方法。艺术感染法是指利用音乐、绘画、文学作品等艺术形式的感染力,渗透幼儿的心灵,激发幼儿的情感,并使之化作行为的一种方法。

1。陶冶法的教育作用

(1)符合幼儿社会性学习和发展的特点,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影响。

(2)寓丰富的教育因素于各种有益的情境和艺术作品中,不是教师通过说理直接要求幼儿,减少了幼儿的压力感和防御心理,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性、能动性和愉悦性心理,从而达到了社会教育的目的。

2。使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

(1)陶冶法利用的是整个环境条件、生活氛围,因此要步调一致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2)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以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要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

(3)要根据本班幼儿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艺术作品,而且作品的难度要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

(二)移情训练法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在特定的情况下个体对他人情感体验的理解和分享,也就是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上理解和体验他人的情感。移情训练法是指通过生活事件、故事、情境表演及日常交谈等方式,使幼儿理解、分享别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的教育方法。移情训练法的主要途径有讲故事、续编故事、情境表演、生活情境体验、开展游戏等。

1。移情训练法的教育作用

(1)幼儿情绪情感发展具有易感染性的特点,因此移情可以使幼儿产生某种情感共鸣,从而成为推动幼儿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动力。

(2)移情还可以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化”,学会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渐形成助人、利他等亲社会行为,大大降低攻击性行为。

(3)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进行社会适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使用移情训练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提供的情境和情节,必须是幼儿所熟悉和理解的,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并产生移情。

(2)要使幼儿通过角色互换来学习换位思考,以自身的情绪情感体验去感受、理解他人的情感需要,以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3)移情训练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情感的理解和分享上,还应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教育,引导幼儿用自己良好的社会行为去关心他人,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在移情训练中,移情的对象要由人到物、由近到远、由熟悉到陌生、由一般到特殊,不断扩大移情范围,便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对此种情感进行迁移。

(5)教师不能作为冷漠的旁观者,而要与幼儿一起真正投入情感,因为教师的情绪情感对幼儿有很强的感染力,教师的情感投入能极大地感染幼儿。

(6)移情训练法应与演示法、实践练习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以让各种形式、方法相辅相成,从而使移情训练达到最佳效果。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教师创设现实社会中的特定情境,让幼儿在其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该角色一致、符合该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的教育方法。例如,让幼儿扮演医生、教师、警察、收银员等。角色扮演是很受幼儿欢迎的活动,而且有利于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能力。

1。角色扮演法的教育作用

(1)幼儿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处境和行为经验,从而掌握现实社会中自己所承担角色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2)角色扮演法能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表达和表现能力。

2。使用角色扮演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让幼儿所承担的角色也应是他们能够理解的,与他们的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和身心发展水平相符合。

(2)教师应根据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来创设情境、选择角色,使幼儿的扮演和社会性学习与发展更有针对性。

(3)幼儿所扮演的应以正面角色为主。如果需要反面角色,切忌固定几位幼儿去扮演,以避免反面的强化或使其学会错误的行为方式。

(4)教师要尊重幼儿自主地选择角色、变换角色和创造角色,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示范,但是不能过多干预、强行安排。

(5)角色扮演的效果还取决于幼儿的角色扮演技能。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做好相应的准备,以丰富幼儿相应的社会知识,提高幼儿相应的行为能力。

“教育有法,而无定法,妙在得法”,这是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社会教育方法的确定和选择,要依据幼儿社会教育过程本身所具有的规律,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不能任意而为。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机智,对教育方法进行艺术性的再创造、再加工,灵活艺术地将其运用于教育实践。因此,教师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和掌握新的教育方法,以提高社会教育的效果,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拓展阅读

加强儿童移情训练,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